
作者:包祖晓 包静怡著
页数:224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2055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观影可以疗心。本书是《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的第二部,以年龄为顺序对近40部经典的电影进行深度解读,对“父性”/“男子气”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新颖的观点,本书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角度反思“我们的‘男子气’哪里去了”的基础上,选择与“父性”/“男子气”有关的经典影片,以解读其中的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深度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案例,重新审视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生主题。
作者简介
包祖晓,男,1974年8月出生,博士,现任浙江省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运用禅学理念和方法治疗各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慢性躯体疾病,著有“禅疗四部曲”(分别为《与自己和解》《做自己的旁观者》《唤醒自愈力》《过禅意人生》和“解忧四部曲”(分别为《学习睡觉》《走出绝望》《正念生活》《平息战斗》)。
微信公众号:心理科包博士,baozuxiao。
包静怡: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悠游于医学、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力创“全人”的健康理念。
本书特色
本书对“父性”/“男子气”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新颖的观点,主要有:
在男性的前半段生命过程中,男孩必须经历与父母分离,独自到社会上冒险;再通过“弑父”和“弑母”获得独立的个体意识和自我同一性;然后在社会上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并对此负责而成为男人。如果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完成这些主题或者在完成的过程中没有克服相关障碍,在成年时只会遵循集体的生存方式,按照他人的指示生存,即使他能独自在社会中居住和生活,也依然只是个男孩还不是男人。
在男性的后半段生命过程中,对家庭、团体及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应该处于男性主导地位。如果他还在追求“我想要”而不是“我应该”,缺乏“父性”/“男子气”,那么他依然是个“巨婴”或者“永远少年”。
希望男性读者在阅读了本书和观看了相应的影片之后能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父子、母子、师生、伴侣若能一起阅读和观看,并相互交流,可能会更有趣,也会更大程度的获益。
目录
第一章 男性儿童少年期的人生主题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011
让孩子在与同龄人互动的过程中成长020
创造适合男孩成长的理想环境029
“对抗”父亲是男孩成长的必修课042
正确对待青少年男孩的性心理问题053
理解“问题少年”062
第二章 男性青壮年期的人生主题
忠诚于内在的自己是“男子气”的一项标准075
成为本真的自己085
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098
把生活过出诗意107
关心的品质是男人成熟的标志115
“杀龙”是男孩成为男人的必经之路123
“内在小男孩”需要成长133
勇气和责任是成熟男人的第一品质142
第三章 男性中老年期的人生主题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155
中年危机的背后可能是生命觉醒的开始165
如何面对“退休综合征”175
智慧的品质最难得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