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孔容
页数:12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494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而系统地概括与阐释了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制度建构,揭示了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法律监督制度完善发展的理论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列宁的监督思想,作者认真思索了如何继承与发展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问题,对推进中国检察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了制度考证和理论借鉴。
作者简介
王孔容,1975年8月出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博士后,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智库专家。长期从事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批准号14XFX019),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青海省委省政府委托课题多项、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政法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律监督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监督思想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监督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
第三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时代特质
第三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法律监督必要性理论
第二节 一般监督理论
第三节 诉讼监督理论
第四节 一般监督与诉讼监督关系理论
第五节 对监督者的监督理论
第四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制度构建
第二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贯彻及制度完善
第三节 列宁社会主义检察权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中国实践
第一节 我国移植列宁法律监督制度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 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与前苏联法律监督制度理论之比较
第六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中国发展
第一节 坚持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
第二节 把握和用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 检察机关一般监督权的恢复与建设
第四节 完善防止与纠正刑事冤假错案的监督机制
第五节 改进对法律监督权的监督
第七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与中国监察
第一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监察体制的创立与改革
第二节 我国对列宁监察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列宁监督监察思想对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律监督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监督思想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监督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
第三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时代特质
第三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法律监督必要性理论
第二节 一般监督理论
第三节 诉讼监督理论
第四节 一般监督与诉讼监督关系理论
第五节 对监督者的监督理论
第四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制度构建
第二节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贯彻及制度完善
第三节 列宁社会主义检察权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中国实践
第一节 我国移植列宁法律监督制度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 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与前苏联法律监督制度理论之比较
第六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中国发展
第一节 坚持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
第二节 把握和用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 检察机关一般监督权的恢复与建设
第四节 完善防止与纠正刑事冤假错案的监督机制
第五节 改进对法律监督权的监督
第七章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与中国监察
第一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监察体制的创立与改革
第二节 我国对列宁监察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列宁监督监察思想对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