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剑兵
页数:56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05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初遗民小说研究”(编号:16BZW069)结项成果。所谓清初遗民小说是指清初顺康时期由文化遗民创作的反映遗民意识的小说群体。清初遗民小说是在清初的人文思潮、文化因素、史学情结、文学语境等复杂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其作家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在生存状态上具有忠明、逃禅、交游广泛等特点。而在清初遗民小说的创作、艺术、评点、传播等方面,遗民意识则是贯穿始终,或通过隐晦曲折的方式,或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清初遗民小说与古代遗民戏剧、遗民诗词等遗民文学之间具有颇多的互通共性,甚至互动表现。总之,清初遗民小说具有鲜明的明清易代特色,更多地具有小说史与文学史价值。
作者简介
杨剑兵,男,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汕头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出版专著《古代小说与爱情》《玉堂杂记校笺》,参编《中外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典诗词精鉴》《宜昌文学艺术大系(小说卷)》等。在《明清小说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国高校古委员会资助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等10余项课题。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概念界定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相关概念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概念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研究现状
一、清初遗民小说相关研究现状
二、清初遗民小说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结构
第一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生成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思想基础
一、清初的实学思潮与经世致用的文学叙事
二、清初理欲统一的社会思潮与理存于欲的文学书写
三、清初注重社会功用的文学思潮与文学教化倾向的渐趋浓厚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文化因素
一、夷夏之辨与文化民族主义的文学表达
二、清初的剃发易服与反剃发易服的文学写实
三、清初的文字狱与遗民意识的曲折表达
第三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史学情结
一、明亡之思的史家情怀
二、补史之阙的史家责任
三、遗民传记的史家笔法
第四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文学语境
一、清初遗民诗、词、文、戏曲的创作概况
二、清初遗民小说与遗民诗、词、文、戏曲的关系
第二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作家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的数据统计
一、生卒年统计
二、别号统计
三、籍贯统计
四、科考统计
五、主要任职统计
六、遗民身份统计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的空间分布
一、清初的行政区划及遗民小说作家的籍贯分布
二、两江、闽浙地区是遗民作家的重要集散地
三、遗民小说作家游历广泛
第三节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的生存状态
一、遗民作家的名、字、号的更改
二、遗民作家的交游
三、非遗民作家的遗民情怀
第三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创作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主题
一、宣扬忠、孝、节、义
二、记录明遗民心路历程
三、总结明亡教训
四、追忆香艳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才学化
一、清初遗民小说中的才学
二、清初遗民小说才学化的成因
三、《续金瓶梅》中的才学宗教化
第三节 文言小说的地域特色
一、《板桥杂记》——秦淮风月中的南都记忆
二、《南吴旧话录》——有明一代南吴轶事的“世说”体书写
三、《研堂见闻杂记》——娄东视角下的江南社会
第四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艺术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人物结局描写
一、篡国者及其追随者的结局描写
二、变节投降者的结局描写
三、专权误国者的结局描写
四、忠臣义士的结局描写
五、明遗民的结局描写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结构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顺序
三、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意象
第三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语言特色
一、借人物之口表作者之意的人物语言
二、叙议结合的叙事语言
三、非叙事文体的过多插入导致小说语言风格的不甚统一
第五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评点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评点概况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序跋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夹批
三、清初遗民小说的尾批
四、清初遗民小说的其他评点形式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评点中的遗民意识
一、评点中的遗民意识
二、评点者遗民情怀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传播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刊印、选录与禁毁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刊印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选录
三、清初遗民小说的禁毁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改编与续写
一、《桃花扇》对《樵史通俗演义》中弘光朝事的改编
二、《聊斋志异》对王猷定、徐芳传奇志怪的改编
三、《板桥杂记》的续书——《续板桥杂记》与《板桥杂记补》
第七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比较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与古代遗民戏剧的比较
一、题材选择的比较
二、人物塑造的比较
三、遗民意识的比较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与古代遗民诗词的比较
一、创作主体的比较
二、纪录现实的比较
三、遗民意识的比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二 清初遗民小说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三 清初遗民小说著录、收录书目索引
附录四 宋、元、明遗民诗词作家籍贯及主要活动地区统计
后记
绪论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概念界定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相关概念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概念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研究现状
一、清初遗民小说相关研究现状
二、清初遗民小说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结构
第一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生成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思想基础
一、清初的实学思潮与经世致用的文学叙事
二、清初理欲统一的社会思潮与理存于欲的文学书写
三、清初注重社会功用的文学思潮与文学教化倾向的渐趋浓厚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文化因素
一、夷夏之辨与文化民族主义的文学表达
二、清初的剃发易服与反剃发易服的文学写实
三、清初的文字狱与遗民意识的曲折表达
第三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史学情结
一、明亡之思的史家情怀
二、补史之阙的史家责任
三、遗民传记的史家笔法
第四节 清初遗民小说生成的文学语境
一、清初遗民诗、词、文、戏曲的创作概况
二、清初遗民小说与遗民诗、词、文、戏曲的关系
第二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作家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的数据统计
一、生卒年统计
二、别号统计
三、籍贯统计
四、科考统计
五、主要任职统计
六、遗民身份统计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的空间分布
一、清初的行政区划及遗民小说作家的籍贯分布
二、两江、闽浙地区是遗民作家的重要集散地
三、遗民小说作家游历广泛
第三节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的生存状态
一、遗民作家的名、字、号的更改
二、遗民作家的交游
三、非遗民作家的遗民情怀
第三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创作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主题
一、宣扬忠、孝、节、义
二、记录明遗民心路历程
三、总结明亡教训
四、追忆香艳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才学化
一、清初遗民小说中的才学
二、清初遗民小说才学化的成因
三、《续金瓶梅》中的才学宗教化
第三节 文言小说的地域特色
一、《板桥杂记》——秦淮风月中的南都记忆
二、《南吴旧话录》——有明一代南吴轶事的“世说”体书写
三、《研堂见闻杂记》——娄东视角下的江南社会
第四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艺术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人物结局描写
一、篡国者及其追随者的结局描写
二、变节投降者的结局描写
三、专权误国者的结局描写
四、忠臣义士的结局描写
五、明遗民的结局描写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结构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顺序
三、清初遗民小说的叙事意象
第三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语言特色
一、借人物之口表作者之意的人物语言
二、叙议结合的叙事语言
三、非叙事文体的过多插入导致小说语言风格的不甚统一
第五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评点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评点概况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序跋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夹批
三、清初遗民小说的尾批
四、清初遗民小说的其他评点形式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评点中的遗民意识
一、评点中的遗民意识
二、评点者遗民情怀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传播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刊印、选录与禁毁
一、清初遗民小说的刊印
二、清初遗民小说的选录
三、清初遗民小说的禁毁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的改编与续写
一、《桃花扇》对《樵史通俗演义》中弘光朝事的改编
二、《聊斋志异》对王猷定、徐芳传奇志怪的改编
三、《板桥杂记》的续书——《续板桥杂记》与《板桥杂记补》
第七章 清初遗民小说的比较
第一节 清初遗民小说与古代遗民戏剧的比较
一、题材选择的比较
二、人物塑造的比较
三、遗民意识的比较
第二节 清初遗民小说与古代遗民诗词的比较
一、创作主体的比较
二、纪录现实的比较
三、遗民意识的比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初遗民小说作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二 清初遗民小说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三 清初遗民小说著录、收录书目索引
附录四 宋、元、明遗民诗词作家籍贯及主要活动地区统计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