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史论

封面

作者:王海燕 等 著

页数:37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26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十六章。上编是“中国新时期小说综论”,选取较为宏观的视角,纵观40余年的“新时期”文学史,展现整个小说领域代际的传承与终结,不同群体作家在不同时期文学史地位的变化,文学精神的演变,小说形式的变革,美学意向的转型等,让读者由此获得对“新时期”小说的整体走向,某些历史节点动向、状态的完整透视和理解。下编是“中国新时期小说作家专论”,选择十一位有代表性的小说家,每人一章做了专论。作者筛选出对“新时期”文学史做出特别贡献的、有影响的小说作家,以期厘清“新时期”小说在历史“转折”与文化“转型”中,“新质”的产生、原因、路径以及在小说文本中的不同样貌。

作者简介

王海燕,1950年7月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合肥。1982年7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其间1985—1986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进修,2000年被聘为教授。现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已出版著述《文坛季节风——中国当代文学专论辑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领域论文多篇。

目录

导言
上编 中国新时期小说综论
第一章 “’红色’作家群”:文学“转折”处的景象
一、谨慎命名:“’红色’作家群”还是“’红色经典’作家群”
二、“’红色’作家群”在“十七年”:台上与台下,中心与边缘
三、“红色作家”归来之路:惯性与个性,继承与变革
第二章 “知青族”:与新时期小说同行
一、涌浪:拍打在新时期文学的沙滩上
二、差异:回乡的“知青族”与下乡的“知青族”
第三章 文学形象的新塑:人·人性·人道主义
一、英雄:战争文学中走来一群“陌生人”
二、知识分子:“救世”与“自救”的恋情与挽歌
三、爱情异化:情的荒漠欲的汪洋
四、关于四个“孩子”的“现代亚神话”
第四章 形式变革的印记:变形·寓言·调侃
一、新时期小说的变形艺术
二、小说写实化建构中的寓言介入
三、20世纪90年代的调侃及其审美
下编 中国新时期小说作家专论
第五章 王蒙:“醒客”归来
一、王蒙与政治
二、王蒙与文学
第六章 贾平凹:故土的执着守望者
一、神奇之故土
二、神秘之故土
三、撕裂之故土
四、故土之后何为
第七章 汪曾祺:潮流外的独行叟
一、关于“淡淡的”滋味
二、令人击节的小说结尾艺术
三、生香活色的民俗与诗心照临的温情
第八章 阿城:文化断裂带上的足印
一、边缘化的人生经历与阿城小说的“边缘之相”
二、初始文本的“私密性”与不入文学主潮
三、阿城小说的“风度”
第九章 刘震云:“喜剧”的“面孔”
一、“谐词隐言”的《新闻》
二、“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的“官场”系列
三、历史述说的另一种方式:《温故一九四二》
第十章 铁凝:对立与和谐
一、全与粹
二、美与丑
三、平实与触著
四、明白与含蓄
第十一章 张炜:焦虑情怀的精神证词
一、知识分子的大爱与悲悯:“外省者”“虚伪者”“彷徨者”
二、《你在高原》系列:“五十年代生人”的“焦虑的马拉松”
三、“焦虑”书写的原因及意义
第十二章 潘军:“形式主义者”的小说实验
一、一个形式主义者对于“怎么写”的迷恋
二、一个语言技师以母语倾诉的睿智和欢乐
三、一个先锋小说家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文情怀
第十三章 余华:“仿梦小说”的追寻与转型
一、形式迷恋:“精神真实”的追寻者
二、感觉、幻觉:“仿梦小说”的制作人
三、黑夜茫茫:生命苦旅的独行客
四、“接近真实”:叙述转型与意义坚守
第十四章 苏童:先锋的历史与永远的故事
一、故事/诗:诗性未必拒绝故事
二、乡村/都市:人类没有栖息地
三、《狂奔》/《最后的仪式》:沉陷于宿命的困惑
四、人/历史:向模式之外拓荒
五、边界/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十五章 莫言:为文学重新立法
一、鲸鱼之喻:文学精神
二、大生命:价值形态
三、“大悲悯”:轮回永恒
四、大苦闷:悲剧文化
五、浑涵:叙事美学
附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家社科基金丛书: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史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9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