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蒋振华
页数:29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367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古时期的中国道教经历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道教由早期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到魏晋时期的神仙道教,到南北朝的多道派、多组织的混合型道教,这三个阶段都由于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文人参与道教的创立、改造和完善,也由于宗教尤其是道教与文学结下的深厚缘份,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道教文学作品,在文体上出现了尤可比肩于世俗文学的诸多体式,同时,道教业内撰写的大量道教经典又富有极强的文学性,文学理念、文学思想之含蕴深刻,凡此种种,造就了中古道教文学思想的如下走势:汉末早期道教的经典《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等在上古泛神论思想、道家文章质朴论以及先秦文学象征观念影响下表现出对“文”的性质、诗的来源、文与气的关系、隐喻体系、反对浮华等初浅理解,“神”的色彩、天神地祉制约文学的观念相对显著。魏晋道教由于杰出的道教葛洪的带领,被他改造成了神仙道教,他的神仙道教理论导出了他一系列的道教文学思想诸如“文德钧等”、“贵于助教”、“今胜于古”、“气”与作品风格、文学鉴赏等等,其意义在于将文学思想深深地抹上了道教神仙色彩,许多文学概念的提出,几乎可与以后的刘勰相提并论。南北朝道教进入完
作者简介
蒋振华(1964-),湖南邵阳人。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道教文学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整理古籍多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汉末早期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第一部道典《太平经》的文学观
第二节 早期道教典籍中“去浮华”文学思想
第三节 早期丹鼎派的隐喻含蕴
第二章 魏晋神仙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葛洪的神仙道教理论
第二节 葛洪的文学本体观及进化论
第三节 葛洪的文学创作和鉴赏思想
第四节 葛洪等的养生理论对中古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南朝陆修静灵宝派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陆修静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二节 灵宝派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表演
第四章 南朝上清派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陶弘景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二节 上清派存神守静的文学观
第三节 追求曼妙幻美的上清仙歌
第四节 步虚词妙觉通神的艺术特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汉末早期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第一部道典《太平经》的文学观
第二节 早期道教典籍中“去浮华”文学思想
第三节 早期丹鼎派的隐喻含蕴
第二章 魏晋神仙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葛洪的神仙道教理论
第二节 葛洪的文学本体观及进化论
第三节 葛洪的文学创作和鉴赏思想
第四节 葛洪等的养生理论对中古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南朝陆修静灵宝派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陆修静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二节 灵宝派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表演
第四章 南朝上清派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陶弘景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二节 上清派存神守静的文学观
第三节 追求曼妙幻美的上清仙歌
第四节 步虚词妙觉通神的艺术特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