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伟
页数:325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76586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人文学的理念,是非常紧要的学理问题,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传统,着眼当下,思考人文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成果。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人文学的基本理念、策略、方法、意识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第二部分主要是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前者是理念,后者是实践,故曰“人文学的理念与实践”。本书不仅对人文学的理念进行了整体思考,而非通常那种“类加”;而且解决了几个人文学领域带关键性的问题,比如性质与功能的关系问题、思辨与考证的联系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作为美学、文艺学专业的相应课程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李伟,1982年生,安徽太和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文艺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坛新秀(2010),“马工程精彩一课”获得者(2015),国家级首届一流课程“文学理论”主持人(2020),全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教育bu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西方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致力于“人文思想发生学”方法论的建构。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本科教材1部,参编本科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项,省部级项目3项。
目录
引论
——“科学”内涵的三次狭化与人文学的边缘化
人文学的理念
重提人文理论的意义问题
人文学认识论的前提批判
——关于性质、功能和方法之关系的新思考
人文学缘何总是“老生常谈”
——人文学历史特性的哲学反思
人文学的理论原创何以可能
历史是对“过去”有根的理解
别让古人替我们负责
——关于文化的体与用及担当精神的沉思
“和”的哲学与都市美学研究
女性主义理论的几个“陷阱”
人文学的方法
人文研究的二向度思维:经验与超验
——以孔子、康德和张世英、王元化为例
思想领域“过程化”研究的必要性
——以汉语界康德哲学及美学研究为观测点
人文研究中考据与哲思的双美之合
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
——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
歧路两可间的文艺美学
诗品与人品关系的哲学辨析
对“中国化”概念的哲学反思
人文撰述应具五大意识
人文学的实践
中国文学里的“叙事”是“因素”抑或“传统”
——评董乃斌《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王玖兴主译《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缺憾
汉语学界康德美学研究的新创获
——以王维嘉《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为中心的讨论
探勘李泽厚对“工具本体”之未受重视的抱怨
——以李泽厚同康德、马克思之关系为中心
重估“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范式意义
——评点先刚博士《柏拉图的本原学说》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学界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科学”内涵的三次狭化与人文学的边缘化
人文学的理念
重提人文理论的意义问题
人文学认识论的前提批判
——关于性质、功能和方法之关系的新思考
人文学缘何总是“老生常谈”
——人文学历史特性的哲学反思
人文学的理论原创何以可能
历史是对“过去”有根的理解
别让古人替我们负责
——关于文化的体与用及担当精神的沉思
“和”的哲学与都市美学研究
女性主义理论的几个“陷阱”
人文学的方法
人文研究的二向度思维:经验与超验
——以孔子、康德和张世英、王元化为例
思想领域“过程化”研究的必要性
——以汉语界康德哲学及美学研究为观测点
人文研究中考据与哲思的双美之合
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
——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
歧路两可间的文艺美学
诗品与人品关系的哲学辨析
对“中国化”概念的哲学反思
人文撰述应具五大意识
人文学的实践
中国文学里的“叙事”是“因素”抑或“传统”
——评董乃斌《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王玖兴主译《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缺憾
汉语学界康德美学研究的新创获
——以王维嘉《优美与崇高:康德的感性判断力批判》为中心的讨论
探勘李泽厚对“工具本体”之未受重视的抱怨
——以李泽厚同康德、马克思之关系为中心
重估“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范式意义
——评点先刚博士《柏拉图的本原学说》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学界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