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

封面

作者:王蕾,郭本禹著

页数:32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334524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首先,对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体系建构。莱因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中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其思想缺乏系统性。本书通过深入分析莱因思想的发展历程,对莱因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建构。从莱因的个人生活背景出发,系统介绍莱因的思想来源、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人际知觉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以及莱因对社会的批判,同时对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之间的关系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其思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其次,通过深入挖掘莱因思想深蕴,结合我国当前的精神病学研究现状,找到可以借鉴和学习之处.精神病属于一类特殊的疾病,对于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都逃脱不了特殊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病人一旦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如何对待病人,如何对其进行治疗都与医生对精神病以及精神病人的理解程度有关。在这个方面,莱因的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了。通过系统梳理和评述理莱因的思想,以期推动国内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对精神病及精神病人的理解。

作者简介

王蕾,吉林伊通人,198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先后在《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合著《存在精神病学:菜因研究》,参译《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一种新方向》、《儿童心理学手册》和《学习理论》等,参编《潜意识的意义一精神分析心理学》(上)、《外国心理学家评传》、《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创造性的破坏者
一、生平传略
二、主要著作
第二节 思想来源
一、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影响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三、贝特森的精神分裂症学说的影响
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一、正常与疯狂
二、存在性不安
第二节 自我的分裂
一、心一身分裂
二、内(真)自我系统与外(假) 自我系统
第三节 精神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两种进入精神病状态的发展形式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
第三章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人际知觉理论
一、经验的首要地位
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形式
三、双方的交互作用与交互经验
四、螺旋式交互观
第二节 人际知觉方法研究
一、两种观点与两个方向
二、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四种关系
三、元一观点和元——元一观点
四、问题提法
五、ipm基本图解
六、对ipm问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较法
第四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计划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与家庭
一、家庭与“家庭”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第五节 案例——但泽一家
一、案例描述
二、家庭描述
第五章 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
第一节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目标与方法
第三节 团体治疗实践
一、喧闹室
二、费城协会与金利斯会所
第四节 治疗案例
一、彼得案例
二、蕾拉案例
第六章 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
第一节 什么是反精神病学运动?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产生之前的精神病学的发展
二、反精神病学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引起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主要因素
……
第七章 莱因对西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
第八章 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节选

《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内容简介: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的被后人视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一书,首印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G.S.HaI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战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