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艾娟著
页数:215页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0335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D特征的句法属性、中介语可变性溯因假说、二语DP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中国英语学习者D语类及其词汇形态实现规律等。
作者简介
刘艾娟,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及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中医翻译。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参编《中药英语教程》《中药化学》(英文版)、《新汉英中医学词典》(第二版)、《突破大学英语写作难关》《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L2句法发展研究》《语言哲学论文集》等。
目录
引 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3.研究问题
4.研究意义
5.本书结构
章理论背景
1.1特征及特征理论
1.能语类D的特征
1.2.1D与DP的定义
1.2.2D的种类
1.2.3D特征的内涵.
1.2.4小结
1.3 二语究的特征组合范式
1.3.1确指与特指的界定
1.3.2 Lardiere的特征重组假说
1.3.3二语D特征重组复杂度假说
章 D 特征的句法属.
2.1D的研究发展历程
2.1.1“DP假说”之前的名词短语
2.1.2“DP假说”
2.2能语类D及其形态实现之间的关系
2.2.1词类能一形态的联系观与分离观
2.2.2小结
第三章 中介语可变溯因假说
3.1(形式一形态)“联系观”
3.1.1“无参数重设假说”
3.1.2能特征失效假说”
3.1.3“可解读假说”
3.2(形式一形态)“分离观”
3.2.1“全迁移/全通达模型”
3.2.2“表层屈折缺失假说”
3.2.3“音韵迁移假说”.
3.2.4“(形式一形态)分离假说”
3.2.5“特征重组假说”
3.3小结
第四章二语DP研究范式
4.1国内外二语DP研究综述
4.2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二语DP研究范式
4.2.1基于参数设置的分析视角
4.2.2基于特征的分析视角
4.3小结
第五章研究方法
5.1研究问题
5.2研究设计
5.3受试
5.4测试工具
5.4.1口语测试任务
5.4.2诱导书面产出任务
5.4.3语法判断
5.4.4短文改错
……
第六章中国英语学D语类及其词汇形态实现规律
第七章 作为 D实现方式的英语冠词律
第八章二语D特征重组复杂度假说
第九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3.研究问题
4.研究意义
5.本书结构
章理论背景
1.1特征及特征理论
1.能语类D的特征
1.2.1D与DP的定义
1.2.2D的种类
1.2.3D特征的内涵.
1.2.4小结
1.3 二语究的特征组合范式
1.3.1确指与特指的界定
1.3.2 Lardiere的特征重组假说
1.3.3二语D特征重组复杂度假说
章 D 特征的句法属.
2.1D的研究发展历程
2.1.1“DP假说”之前的名词短语
2.1.2“DP假说”
2.2能语类D及其形态实现之间的关系
2.2.1词类能一形态的联系观与分离观
2.2.2小结
第三章 中介语可变溯因假说
3.1(形式一形态)“联系观”
3.1.1“无参数重设假说”
3.1.2能特征失效假说”
3.1.3“可解读假说”
3.2(形式一形态)“分离观”
3.2.1“全迁移/全通达模型”
3.2.2“表层屈折缺失假说”
3.2.3“音韵迁移假说”.
3.2.4“(形式一形态)分离假说”
3.2.5“特征重组假说”
3.3小结
第四章二语DP研究范式
4.1国内外二语DP研究综述
4.2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二语DP研究范式
4.2.1基于参数设置的分析视角
4.2.2基于特征的分析视角
4.3小结
第五章研究方法
5.1研究问题
5.2研究设计
5.3受试
5.4测试工具
5.4.1口语测试任务
5.4.2诱导书面产出任务
5.4.3语法判断
5.4.4短文改错
……
第六章中国英语学D语类及其词汇形态实现规律
第七章 作为 D实现方式的英语冠词律
第八章二语D特征重组复杂度假说
第九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