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普通教育学

封面

作者:(德)赫尔巴特

页数:280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72860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经典著作,被称为教育目前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内容主要包括三编: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的多方面性、道德性格的力量。主要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目录

绪论

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一章儿童的管理

一、儿童管理的目的

二、儿童管理的措施

三、以教育代替的管理

四、在与管理的对照中看真正的教育

第二章真正的教育

一、教育的目的是单纯的还是多方面的

二、兴趣的多方面性——道德性格的力量

三、把学生的个性作为出发点

四、关于把上述不同目的综合起来考虑的需要

五、个性与性格

六、个性与多方面性

七、略论真正教育的措施

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

第一章多方面性的概念

一、专心与审思

二、清楚、联合、系统、方法

第二章兴趣的概念

一、兴趣与欲望

二、注意、期望、要求、行动

第三章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一、认识与同情

二、认识与同情的成分

第四章教学

一、教学作为经验与交际的补充

二、教学的步骤

三、教学的材料

四、教学的方式

第五章教学的过程

一、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二、教学的分析过程

三、综合教学的进程

四、关于教学计划

第六章教学的结果

一、生活与学校

二、对青年教育期结束的考察

第三编道德性格的力量

第一章究竟什么叫作性格

一、性格的主观与客观部分

二、意志的记忆、选择、原则、冲突

第二章论道德的概念

一、道德的积极部分与消极部分

二、道德的判断、热情、决定与自制

第三章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

一、控制欲望和为观念服务的性格

二、可被决定的部分与决定的观念

第四章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

一、行动是性格的原则

二、思想范围对于性格的影响

三、素质对于性格的影响

四、生活方式对于性格的影响

五、对性格的道德形态有特别作用的各种影响

第五章训育

一、训育对性格形成的关系

二、训育的措施

三、训育的普遍应用

第六章对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一、偶然的训育与连续的训育

二、按特殊意图进行训育

……

节选

  《普通教育学》:这一切容许有许多严格的限制,也容许各种例外。但最后,当我们重新回忆起我们的目标、兴趣的多方面性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想起,固定在一个地方,机会是多么有限,而一个真正有教养的心灵应超出它多远。即使在有利的地方,活动范围也是有限制的,就像使某一个没有必要受限制的青年人的教育受到限制,而我们无法对此负责一样。假如他有空闲并且有一位老师的话,那么这位老师就必然会通过各种描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从时间中索取过去的光辉,并为各种观念打开精神王国的大门。我们是否应当隐瞒这样的事实:描述与绘画中的空间往往比现实更可爱;与太古时代伟人交往比与邻居交往更能令人满足,显得更加高超;观念的认识比直观的认识更丰富;而在现实与应有而未有的事物之间的对照,对于行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经验与交际确实常常使我们感到厌倦,而有时候我们必须忍受。但是,学生没有必要一定得遭受教师带来的厌倦!使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罪恶。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与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将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经验似乎考虑到教学将随之而来,以分析经验所积累的东西,使那些没有定形的分散的片断得到组合与条理化。在一个没有接受过教学的人的头脑中,这一切究竟会是怎样的呢?那里没有确定的上下之分,根本没有次序,一切都是杂乱无章的。其思想还没有学会等待,一有机会一切思绪便都涌现出来;联想的线索刺激起何等多的思绪,有何等多的思绪一下子在其意识中找到位置。大多数通过频繁重复的印象得到强化的思想将会发生作用。这些思想吸收适合它们的一切,排斥不适合它们的一切。新的东西将使人惊讶,或者不受人注意,或者被怀旧心理所否定。凡不能与这些思想协调的,就会被分离出去。要点在这些儿童的思想中将得不到重视。或者,即使天赋良好的儿童可能具有出色的目光,却仍然缺少手段去追踪已发现的足迹。假如我们开始对一个10岁到15岁的粗野孩子进行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起初也许不可能将其注意力引到单调的进程中去。因为缺乏具有支配作用的主要思想来维持秩序,因为缺乏观念的约束,所以心灵就一直不安地徘徊。随着好奇而来的是注意力分散与单纯的嬉戏。假如将这种孩子与受过教养的青少年比较,那么对于后者来说,有条不紊地在同一时期掌握一系列带有科学性的讲述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显得并不困难。人们同样不能满足于单纯交际的结果。假如把同情始终作为交际的灵魂,那么其中所缺少的就太多了。人们相互观望、揣测并试探。儿童在游戏时已经会相互利用和相互阻碍了。甚至从一方发出的善意和爱,不一定能够引起另一方类似的感受。人们不能够用服务来传递仁爱。虽然仅仅施以好意而不加关切能引起快乐,而快乐则能引起追求更多快乐的欲望,但不能引起感激。这种情况存在于儿童之间的交际中,也存在于儿童与成人的交际中。试图从儿童那里获得爱的教育者都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教育者必须补充一些可以说明其意图的东西,其感情的流露必须激发起儿童本人与其相一致的感情。这种流露是教学范围内应当出现的,甚至应当在各种特定的课上出现。无疑没有人经常迫使教育者流露自己的感情,然而作为同情的准备,其对感染儿童来说却是无比重要的,所以对同情的关切应当丝毫不亚于对认识的关切。全部生活,人类的全部观察,证明每个人都从他的经验与他的交际中吸取适合他自己的一切,展现他原有的观念与感情。……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普通教育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