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效东
页数:45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001720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本书对《中庸》进行“义理”解读,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着重讲了“天命”和对待“命”的“道”;第二章着重探讨“天下之大本”以及“本”和“末”或“体”和“用”的关系;第三章着重探讨对“中”的认知及其在行动中的“用”;第四章主要讲“中庸之道”在个人层面的运用;第五章讲“中庸之道”在国家层面的运用;第六章讲“中庸之道”在社会层面的应用;第七章讲“诚”与“明”的关系;第八章强调要从“天地之道”来修养“人道”;第九章提出了“天地大德”和“个人道德”的关系。
作者阐释了《中庸》关于“性”和“天道”的观点,阐明了“中庸之道”对于建设以生命共同体为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李效东,1972年生于福建省长汀县。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版《社会动力论:民生福利、经济发展与中国复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学以成人:〈学记〉的教育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中国向何处去?——当代中国治理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人间正道:的人生教育》(北京出版社)等著作。
本书特色
关于《中庸》的阐释性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是,基本上都是从“考据”和“词章”方面的阐释。从“义理”方面阐释的相对就少得多,其中相当一大部分都是通俗化或佛学化的阐释,也就是把《中庸》理解为“心学”或者“佛系”。本书尝试挖掘《中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对于从学理上理解“中国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目录
一、认识中国文化优良传统·
二、认清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导论
一、《中庸》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二、本书所做主要工作
三、本书内容基本结构…
上篇中庸之道
第一章“天命”与“率”
一、“天命之谓”
二、“率之谓道”
三、“修道之谓教”
第二章“大本”与“达道”
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三章“君子”与“小人”
一、“君子中庸”
二、“择乎中庸”
三、“依乎中庸”
中篇 中庸之用
第四章“位”与“道”
一、“君子之道,费而隐”
二、“忠恕违道不远”
三、“君子素其位而行”
第五章“德”与“命”
一、“大德者必受命”
二、“父作之,子述之”
三、“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
第六章“道”与“治”
一、“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二、“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三、“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下篇中庸之德
第七章“诚”与“明”
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二、“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三、“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第八章“道”与“德”
一、“天地之道”
二、“圣人之道”
三、“君子之道”
第九章“天”与“人”
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二、“天下圣”和“天下诚”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
附录
《中庸》分章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