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庸》新解杂议

封面

作者:张之权著 著

页数:136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122192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庸》新解杂议

内容简介

本书为湖北工业大学退休副教授张之权撰写的学术新著。全书分十四章,十三万余字。书中分析批判了南宋学者朱熹提出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中庸之道”背离了《中庸》的原意,是通过修改版本提出的错误主张,揭示了《中庸》原著的真正的中庸之道,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种“诚之者,人之道也”的求真(或求实)之道。

作者简介

张之权,男,1933年5月出生,湖北仙桃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曾任连队文化教员和空军文化学校专职语文教员。恢复高考后,为湖北工学院中国革命史教师,并担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8年退休。参与撰写并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湖北工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教程》等书。发表了《“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中庸〉哲学意义溯源——学术界〈四书注释〉中修改〈中庸〉版本之误探析》《〈中庸〉断句,千古一憾》等学术论文。

本书特色

本书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在“说清楚”三个字上下了功夫,说清楚了四个问题:第一,朱熹的“中庸之道”在《中庸》原著里没有依据,它是曲解《中庸》原著并且通过修改原著才形成的理论。第二,厘清了《中庸》原著脉络,揭示了《中庸》原著的“中庸之道”,同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联系社会实际对此中庸之道做了必要补充。第三,说清楚了朱熹所注释的《中庸》与《中庸》原著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它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特征,《中庸》是主观唯物主义,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两者差别十分明显,不需要讲什么道理,一目了然。第四,《中庸》的哲学特征是主观唯物主义。如作者说,之所以定名为“杂议”,取其议论角度之广。本书既有对朱熹中庸理论之矫正,此为一议;又有对《中庸》原著正确理解之阐释,又是一议;还有在看待若干社会问题上朱熹理论与中庸的差别,又是一议;等等。如此构成杂议。虽曰杂议,并非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中庸》的历史地位及注释概况第二章 朱熹的《中庸章句序》代尧舜立大统第三章 朱熹的“不偏之谓中”是大杂烩第四章 朱熹面临的鸿沟和版本的修改第五章 修改版本没有依据第六章 “中庸”本义之探讨第七章 朱熹两个不能成立的论据第八章 《中庸》前半部分几个重点内容梳理第九章 修道的几个内容解析第十章 真正的“中庸之道”第十一章 《中庸》的哲学特征第十二章 《中庸》和朱熹哲学思想之比较目录

第一章 《中庸》的历史地位及注释概况
第二章 朱熹的《中庸章句序》代尧舜立大统
第三章 朱熹的“不偏之谓中”是大杂烩
第四章 朱熹面临的鸿沟和版本的修改
第五章 修改版本没有依据
第六章 “中庸”本义之探讨
第七章 朱熹两个不能成立的论据
第八章 《中庸》前半部分几个重点内容梳理
第九章 修道的几个内容解析
第十章 真正的“中庸之道”
第十一章 《中庸》的哲学特征
第十二章 《中庸》和朱熹哲学思想之比较
第十三章 朱熹的天理、人欲观摭拾
第十四章 对朱熹天理理论的研判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庸》新解杂议》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