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法治及其实践逻辑

封面

作者:武建敏著

页数:17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97684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哲学基础,揭示了法治运行中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逻辑。首先坚持了法治类型学的基本原理,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儒家和法家的法治观,并对传统中国实际流动着的法治状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逻辑的分析,为其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种智识前提。其次在历史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近现代以来中国法治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着重探讨了法治运行中传统与现代、普遍与具体、国家与社会、必然性与偶然性等实践逻辑,坚持了辩证法的基本哲学立场。最后在历史和现实双重把握的基础上,论证了一种实践主义法治观的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法治行动领域的理论表达。

作者简介

武建敏,1969年12月出生,河北省内丘县人。先后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及北京大学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芝加哥及艾奥瓦城做学术观察,对“实践法哲学”进行概念审思,同时对彻底经验主义问题产生浓厚兴致。现为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多种法哲学形态的观察与研究工作,兼及伦理学与政治哲学观察。著有《实践法哲学:理论与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等专著多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目  录

导 论

    一、传统与现代

    二、国家与社会

    三、必然与偶然

    四、普遍与具体

第一章 中国古典法治

  第一节 儒家的法治及其实践逻辑

    一、儒家思想视域下的法治

    二、儒家法治的“三个主义”

    三、儒家法治“三个主义”的得与失

    四、现代法治运行中的儒家元素

  第二节 法家的法治及其实践逻辑

    一、法治类型的多元化:一种中国的立场

    二、法家法治类型的特质

    三、法家法治类型之评述

  第三节 古典法治的实践逻辑

    一、融合论:古典法治实践的思想形态

    二、儒法思想的对象化:古代法治的实践逻辑

    三、中庸主义的实践观

第二章 历史变迁:法治的现代性追寻

  第一节 百年中国法治探寻的阶段、路径及理论诠释

    一、清末修律启动了法治“现代性工程”

    二、思想与实践:民国的法治探寻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发展道路

    四、百年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判定

    五、何去何从:中国法治探寻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性法治

    一、中国法治实践:现代性法治与传统

    二、精华与糟粕:现代性法治的传统语境

    三、传统如何发挥作用

    四、传统与现代性的整合

    五、法治谋划的行动原理

  第三节 自治的传统及其法治意义

    一、自治的传统

    二、自治传统的现代转化

    三、自治:法治的理论构建

第三章 现代法治谋划的多维视角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之间:社会治理的平衡原理

    一、国家与社会:社会治理的存在空间

    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的合法性

    三、社会自我管理的自主性与国家行为介入的原则

  第二节 现代性法治:社会、政府与公民

    一、社会生活:法治谋划的基底

    二、法治政府:规则与主体

    三、公民意识:现代性法治的内在基础

  第三节 道德涵养法治的方式

    一、追寻美德与法治涵养的提升

    二、道德法律化与法治的道德合理性

    三、道德的介入与法治的情境智慧

第四章 基于实践立场的法治理论

  第一节 法治发展的实践立场

    一、实践主义立场:法治是一种行动

    二、原则:法治的实践与实践的法治

  第二节 法治理论:文化与理性

    一、共性与个性:中国法治理论的可能性

    二、当下性:中国法治理论的文化语境

    三、科学理性抑或实践理性:法治理论的理性基础

  第三节 实践主义:法治思维与法治行动

    一、法治操作的价值导向

    二、具体法治操作的复杂性理论

第五章 事实与期待:法治多元主义的世界情怀

    一、法治及其多元化:治理方案的选择

    二、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现代性法治

    三、世界主义关怀:法治多元主义的立场转换

参考文献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法治及其实践逻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