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铤,邓意志
页数:176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1435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之一。一、本教材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精炼,对接岗位。教材修订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体现“必须、够用”。2.强化课程思政,体现职教精神。把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在教材的各章节、各环节,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于一体,全方位塑造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新高度,为社会培养德技双修的护理人才。3.对接护考,书证融通。教材编写内容紧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围绕考试大纲呈现编写框架和内容,为护生学习和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大力提升学习效果,做到书证融通、书岗融通。4.书网融合,教材立体。纸质教材、数字教材有机融合,并有完整的配套课程资源,如PPT、微课、视频、动画、图片、文本等。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也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二、教材内容。共分为十三章,分别是绪论、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精神科护理技能、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与癔症患者的护理、应激相关障碍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与社区护理。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师生使用。
作者简介
杨铤,副教授,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江苏大学),现就职于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一直从事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第一主编《精神科护理学》等教材5本,教材普遍得到使用院校的认可与称赞。
目录
节 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精神及精神疾病
二、精神科护理学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民事行为能力
二、刑事责任能力
三、精神病患者的法定权利
四、精神科护理涉及的法律问题
五、如何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任务、特点及要求
一、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二、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三、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
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与社会因素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概述
二、常见的精神症状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学
一、精神疾病的分类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节 精神科的基础护理
一、精神科基础护理内容
二、精神科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
三、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记录
第二节 精神科的整体护理
一、精神科护理程序
二、精神科分级护理
第三节 精神科的特殊护理
一、病房安全管理
二、患者的安全管理
三、精神科患者组织与管理
第四节 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一、 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二、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三、拒食、拒药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四、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五、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六、吞食异物的防范与护理
七、木僵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节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应用与护理
一、抗精神病药应用与护理
二、抗抑郁药应用与护理
三、抗躁狂药应用与护理
四、抗焦虑药应用与护理
五、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护理
第二节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不良反应及处理
三、过程及护理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护理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三、过程及护理
第四节 工娱和康复治疗与护理
一、工娱治疗与护理
二、康复治疗与护理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阿尔茨海默病
二、血管性痴呆
第二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要点
第三节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问题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四、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五、中枢神经 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六、 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二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问题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要点
一、临床表现
二、临床分型
三、临床诊断
四、治疗要点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问题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第八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二、神经生化改变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四、心理社会因素
第二节 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
一、临床表现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要点
第三节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问题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第九章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节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一、焦虑症性神经症
二、强迫性神经症
三、恐惧症性神经症
四、躯体形式障碍
五、神经症患者的护理程序
第二节 癔症患者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三、癔症患者的护理程序
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节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三、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程序
第二节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进食障碍患者的护理
二、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社会因素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一、临床表现及分型
二、临床诊断
三、治疗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