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晓颖 程洁
页数:24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32784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学习故事”是与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Te Whariki相配套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该套评价体系自2013年左右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引介到中国,在全国各省市进行了实践。本套体系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导向,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本书是继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在2014年出版的《发现儿童的力量:学习故事在中国幼儿园的实践》之后的拓展延伸,从发现儿童的力量到相信每个人的力量,记录了5年多来三义里一幼的园长和老师们不断转变观念、行为、关系和文化,在边学、边做、思辨的过程中借鉴学习故事理念和实践贯彻落实《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园里每个人学习成长的历程,内容涉及儿童观、观察和记录、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课程建构与管理、幼儿园文化建构等方面。
作者简介
刘晓颖,原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园长,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幼儿园园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专家组专家、北京教科院早教所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北师大研究生实践导师、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实践导师。程洁,学前教育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0-3岁儿童托育专业专委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实践导师,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兼职教研员。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真的“发现儿童”了吗
第一节 从“口号中的儿童”到“形象的儿童”
一、现象:我们心中的儿童难道只是“口号中的儿童”
二、反思与调整:从“形象的儿童”到“儿童的形象”
第二节 从“模板中的儿童”到“真实的儿童”
一、现象:我们心中的儿童难道只是“模板中的儿童”
二、反思与调整:突破“模板”见“真实”
第三节 从“我们以为的儿童”到“儿童是他自己”
一、儿童不仅仅只有“一面”,而是有“复杂的多面”
二、儿童不仅仅有“此时此刻”,还有“过去和未来”
三、儿童不仅仅是“实践家”, 是“哲学家”
四、儿童不仅仅是“某一个”, 是“每一个”
五、儿童不仅仅是被我们观察、认识的教育对象, 是“与我们在一起”的同行者
第二章 我们的观察和记录里真的有儿童吗
节 基于儿童,不忘“观察和记录“的初心
一、难道我们要的就是写好一篇篇学习故事吗
二、放下学习故事文本去现场,我们真的看见儿童了吗
三、理解每一个儿童,守住教育者的初心
第二节 重视关系,让“观察和记录”有意义、有价值
一、重视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调整相关管理机制,赋能赋权教师
二、重视师幼关系,强化“观察和记录”与儿童之间的连接
三、重视家园关系,让“观察和记录”与家庭连接
第三章 作为管理者,我们真的能帮助教师和儿童一起奔跑吗
节 “基于儿童”,提升教师观察、支持、推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一、试着读懂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寻回写“学习故事”的初心
二、既是看懂眼前的学习, 是规划课程的未来
第二节 走进现场,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一、在教研中发挥骨 的专业 作用
二、在多样的教研平台中看见和促进每位教师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节 实现两个“一体化”,培养教师的研究素养
一、实践激发研究,提升教师“理论促实践”的科研课题活动
二、研究成果回归实践,激发教师“行动出真知”的系列教研活动
第四节 重视幼儿园中的每个人,提升全体教职工的综合素养
一、面向青年教师,重视政治、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面向保育员,激发课程建设的潜力
三、面向全体教职工,一个都不落下
第四章 基于儿童、重视关系的幼儿园课程构建
节 幼儿园课程仅仅追随儿童就可以了吗
一、 轮园本课程改革:发展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微课程”
二、第二轮园本课程改革:教师发起的学习活动也很重要
三、第三轮园本课程改革:平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逐步调整课程计划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仅仅关注儿童和教师就够了吗
一、在儿童一教师—家长的多元对话和连接中促进学习和发展
二、跨越幼儿园围墙的多元对话和连接
三、坚持赋权儿童,重视多元对话和连接中儿童的立场
四、在多元对话和连接中审视和全面强化幼儿园课程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文档的 新与发展
一、构想:从微课程日志到班级课程文档
二、发展:从无意识地积累资料到有意识地写资料
三、愿景:让园所的课程理念融入每个人、渗透每
第一节 从“口号中的儿童”到“形象的儿童”
一、现象:我们心中的儿童难道只是“口号中的儿童”
二、反思与调整:从“形象的儿童”到“儿童的形象”
第二节 从“模板中的儿童”到“真实的儿童”
一、现象:我们心中的儿童难道只是“模板中的儿童”
二、反思与调整:突破“模板”见“真实”
第三节 从“我们以为的儿童”到“儿童是他自己”
一、儿童不仅仅只有“一面”,而是有“复杂的多面”
二、儿童不仅仅有“此时此刻”,还有“过去和未来”
三、儿童不仅仅是“实践家”, 是“哲学家”
四、儿童不仅仅是“某一个”, 是“每一个”
五、儿童不仅仅是被我们观察、认识的教育对象, 是“与我们在一起”的同行者
第二章 我们的观察和记录里真的有儿童吗
节 基于儿童,不忘“观察和记录“的初心
一、难道我们要的就是写好一篇篇学习故事吗
二、放下学习故事文本去现场,我们真的看见儿童了吗
三、理解每一个儿童,守住教育者的初心
第二节 重视关系,让“观察和记录”有意义、有价值
一、重视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调整相关管理机制,赋能赋权教师
二、重视师幼关系,强化“观察和记录”与儿童之间的连接
三、重视家园关系,让“观察和记录”与家庭连接
第三章 作为管理者,我们真的能帮助教师和儿童一起奔跑吗
节 “基于儿童”,提升教师观察、支持、推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一、试着读懂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寻回写“学习故事”的初心
二、既是看懂眼前的学习, 是规划课程的未来
第二节 走进现场,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一、在教研中发挥骨 的专业 作用
二、在多样的教研平台中看见和促进每位教师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节 实现两个“一体化”,培养教师的研究素养
一、实践激发研究,提升教师“理论促实践”的科研课题活动
二、研究成果回归实践,激发教师“行动出真知”的系列教研活动
第四节 重视幼儿园中的每个人,提升全体教职工的综合素养
一、面向青年教师,重视政治、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面向保育员,激发课程建设的潜力
三、面向全体教职工,一个都不落下
第四章 基于儿童、重视关系的幼儿园课程构建
节 幼儿园课程仅仅追随儿童就可以了吗
一、 轮园本课程改革:发展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微课程”
二、第二轮园本课程改革:教师发起的学习活动也很重要
三、第三轮园本课程改革:平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逐步调整课程计划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仅仅关注儿童和教师就够了吗
一、在儿童一教师—家长的多元对话和连接中促进学习和发展
二、跨越幼儿园围墙的多元对话和连接
三、坚持赋权儿童,重视多元对话和连接中儿童的立场
四、在多元对话和连接中审视和全面强化幼儿园课程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文档的 新与发展
一、构想:从微课程日志到班级课程文档
二、发展:从无意识地积累资料到有意识地写资料
三、愿景:让园所的课程理念融入每个人、渗透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