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钱玉莲著
页数:209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62870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而成的,该书以韩国留学生为对象,从韩国学生汉语水平考试中各项成绩入手,描述了韩国学生汉语听、读技能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相关原因和问题的解决途径。该论文还通过对韩国学生语言学习观念、听力、阅读学习策略以及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比较,探讨了中文阅读的特殊策略。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钱玉莲,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江苏昆山,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教授,对外汉语专业语言习得理论与应用方向硕士生导师。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近20年。1997年2月至1999年2月受教育部委派到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担任汉语教师,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作为交换教授到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教授本科生汉语课程和研究生课程,2004年4月受国家汉办委派到印度尼西亚做少儿汉语水平考试预测(YCT)的督考工作,2004年11月至12月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派到美国纽约、华盛顿、洛山矶、芝加哥等地执行中文师资培训任务。
主要研究兴趣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或主编并出版汉语语言教材4部,中国历史教材1部。
目录
导师评语(代序)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实质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基于教学的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分类的框架体系
第四节 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 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三章 韩国学生听、读技能学习策略研究动因
第一节 听、读技能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韩国学生汉语听、读技能发展探索
第四章 韩国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第五节 对汉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第五章 韩国学生中文阅读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第一节 阅读的本质和目标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六节 有关启示
第六章 中韩学生中文阅读学习策略比较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第五节 对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nbsp; 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二》是作者在其博士论
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而成的,是一部研究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策略,特
别是研究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策略和中文阅读学习策略的专著。作者
成书之后,要我给写个序。这可难为我了,因为我不从事这方面的研
究,对外语学习策略很少关注,知之甚少;但难以拒绝,只好答应。不
过,这对我倒有很大好处,逼着我好好学习一下外语学习策略问题。于
是我请她把书稿发送来让我看。收到书稿一翻,就比较放心了,因为在
开头有她导师郭熙教授为她论文写的评语,作为“代序”,郭熙的评论虽
较为原则,但比较平实,且恰如其分。这就省了我的心,在写序时可以
不必太多考虑如何评价这本书,就可以只说些阅读心得。
读完书稿,确实颇有收获。该书不仅让我从中了解到了外语学习策
略研究的历史,当前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现状(包括
进展与问题),学习策略的性质,而且也让我了解了怎样从事外语学习
策略的研究工作,更让我认识到研究外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从而引
发我也来思考一些有关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问题。该书所以能给我
这么多的收获,主要是该书并不只是“研究综述+简单的评论”,而有作
者自己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我觉得有以下三个突出的方面:
第一,通过对韩国学生学习观念的调查分析,向读者展示了韩国学
生的汉语学习观念的基本情况,而且也回答了“韩国学生偏爱哪种学习
观念”、“各种学习观念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这不仅有助
于发现韩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而且对研究其他外国学生在汉语学
习上的特点和规律也有参考价值。
第二,作者用自己制作的汉语听力学习策略量表和中文阅读学习策
略量表,分别调查研究了韩国学生听、读技能学习策略、听力学习策略
和阅读学习策略,揭示了研究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听、读技能学
习策略的动因,并全面研究、讨论了韩国学生听力学习策略和阅读学习
策略的选择、实现等问题,而且进一步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分析了韩国学
生汉语听、读技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对韩汉语教学如何利用其
阅读的优势进行听力训练和提高听力水平的解决方案。
第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学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分类的框架体系;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观念的四个分类维度。这对进一
步推进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发现韩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有
一定的推广价值。作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可喜的研究成果,与作者在研
究方法上注重实证,注意采用科学统计法是分不开的。
开展学习策略的研究对语言教学确实有积极的意义。根据该书作者
的研究,加之我自己朴素的感觉,我认为在研究分析外国学生汉语学习
的策略时,下面这些情况和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
一、外国学生学汉语主要是通过学得来获得的。必须看到,对本族
学生来说,母语的口语主要是通过习得(1anguage acquisition)获得的,
母语的书面语主要是通过学得(1anguage learning)获得的;语文教学主
要是让孩子学得书面语。对外国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汉语的口语或书
面语,虽然我们平时习惯用“习得”这个词,实际上都主要是通过学得来
获得的。
二、外国学生所在的母语国家,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还是属于非汉
字文化圈国家。不同文化圈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外国学生是在自己国家内学汉语,还是在中国境内学汉语。这
里关系到有无听、说、看汉语的学习环境问题。环境不同,学汉语的策
略也将不同。
四、现在认知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学习一种外语,他对外
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一个人
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方面的学习难度等级和进取程度是不一样
的,不同人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方面的学习难度等级和进取程度
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时,除了
要研究总的学习策略外,还得分层次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汉语语音学习
策略、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汉语语法学习策略和汉字学习策略,研究听
课策略、复习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等。
五、一个人学习外语一般会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外
语学习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了外语后,老张不了口,但有一天会突然
变得会说了。这说明,我们在研究外语学习策略时,还得注意学习的阶
段性.
六、最后一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学习者的兴趣。
必须了解,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有情感来驱动,而情感需要由兴趣
来驱动。
学习策略是需要研究,研究学习策略的最主要目的和最大效应是让
大家,包括教学领导者、教材编写者和一线的教员,都清醒地认识到,
教学,不能光考虑教的问题,更多地要从学生的角度,要从学的角度来
考虑,这样才能有效地、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每个学生的学习
策略都可能不一样,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觉得告诉学生记住下面三句
话是极为重要的:“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一个学生只要勤
奋地学——勤于听,勤于看,勤于动笔写,敢于开口说,不怕出错,而
且坚持不断,就一定会学好汉语;一个学生也只有勤奋地学——勤于
听,勤于看,勤于动笔写,敢于开口说,而且坚持不断,才能学好
汉语。
最后,我想说,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历史还很
短,作者毕竟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开展研究,而且研究对象也只局限在韩
国学生,样本量也不够大,所以研究还是初步的,其研究成果难免会让
人感到有些“稚嫩”。事实告诉我们,对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观念与汉语
学习策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比如说,怎样根据外国学生不同的
学习背景(如学生母语国属于汉字圈还是非汉字圈)、不同的学习方面
(如汉语语音学习、汉字学习、汉语词汇学习、汉语语法学习等),怎么
根据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策
略和教学模式?怎么对多种不同的学习策略提出准确的具有理论意义的
评估?都很值得作者去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究。我相信作者今后会在已
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作更深入、更细致的研
究,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让读者享用。是为序。
陆俭明
2007年9月6日
于北京大学
第六章 中韩学生中文阅读学习策略比较研究
第一节研究目标
国内外学术界对阅读策略、阅读理解策略较为认可的定义是指在阅读
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使用一定的
阅读方法’’(wallace 1992:146),它是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前一章我们介绍了为了揭示韩国学生学习中文时使用了什么样的学
习策略,我们在访谈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一定信度和效
度的中文阅读学习策略量表,并对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的阅读学习策略
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韩国学生最常用的阅读学习策略是推测和语境
策略,其次是标记、略读和预览策略,最不常用的是母语策略和互动策
略;(2)预览策略对韩国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预测力,而文本观念和互动策
略对其学习成绩具有轻微的负预测力;(3)不同性别韩国学生在阅读观念
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年级韩国学生在超文本
观念、选材策略、预览策略和互动策略的使用上差异显著。
我们这里所指的“阅读学习策略”既包括一语阅读策略,也包括二语阅
读策略,即我们既要研究韩国学生学习中文时所用的阅读策略,也要研究
中国学生阅读中文时所用的策略,并且要对这两个群体所用的中文阅读学
习策略进行比较。
第二语言阅读时可能有母语阅读学习策略的迁移,那么哪些策略是从
他们的母语阅读学习策略中迁移而来的,哪些策略是阅读中文时特别有效
的呢?为了能在研究中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在研究韩国学生
的汉语学习策略时,我们把中国学生作为一个参照系;在对韩国学生进行
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对中国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结果也可以为我们
比较中文作为母语和外语阅读学习策略的异同提供科学的依据。
1.1.研究的问题
(1)中韩学生阅读中文时常用什么策略、不常用什么策略?
(2)各种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各种策略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中文阅读者的阅读学习策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4)中韩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之间是一
种什么样的关系?即阅读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生成绩之间是什么关系?
(5)中国学生中文作为母语阅读和韩国学生中文作为外语阅读时阅读
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2.探讨中文作为外语和母语阅读学习策略的差异
一般来说,进行外语阅读的学习者已具备了母语的阅读能力。学生开
始第二语言阅读时已经拥有了充足的母语词汇基础和语法知识,而在进行
第二语言阅读时并没有这些优势。另外,第二语言读者虽然可以拥有语言
技巧,但他们通常不具备以纯正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文本的能力。因
此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既建立在对文本语言形式理解的基础上,也建立
在对文本及外族文化了解的基础上。
当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阅读时,就牵涉到几个理论问题:外
语阅读与母语阅读有何区别和联系?语言阅读能力是否发生正迁移?如果
是,多大程度?在哪些层次上?母语阅读策略是否也发生迁移?如果是,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策略发生迁移?
语言的功能理论(Leech 1983)认为,语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表达、指示、描述、辩论和元语言①,任何一个具有母语使用能力的人都
能运用语富完成上述功能;任何一种语言也都能完成以上功能。如果一种
语言知识和能力作为系统知识储存在大脑里,重新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
创造另外一个知识系统。
根据格式塔理论,新知识的输入必然以原系统为参照系统或立足点,
新的认知结构始终会受到以往的认知结构的影响。或者说,原系统的大部
分或一部分必然会成为新系统的一部分。阅读能力发生迁移是肯定的、必
然的。由于语言功能的普遍性,语言手段以及运用语言的手段必然大量呈
现出普遍性。因此,语言能力的正迁移必然是不可避免的。调查表明,外
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来说母语阅读能力也很强(转引自束定芳、庄智
象1996)。但是,外语阅读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迁移的局限性。
其一,语言能力和技巧的正迁移有一定局限性,它一般发生在更呈普
遍现象的语言规则和语用原则上。语言差异、文化差异越大,正迁移越
少;反之,则越大。就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而言,语音规则、语法规则、语
用原则等都与母语迥异,但韩国学生对汉字系统比较熟悉,因此有些方面
会对阅读理解的速度形成障碍,而另一些方面可能正好是一种有利的条
件。书写系统的转换,在视觉反应和大脑信息接收方面没有困难,因此阅
读的速度应该比其他非汉字圈的学生快,这也符合实际情况。那么是否韩
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语言能力和策略、技巧的正迁移也比较大呢,这尚需
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二,母语阅读能力和技巧的不足也影响正迁移过程,影响外语阅读
能力的迅速提高。因此,母语阅读能力弱的学生一般外语阅读能力也不
强。研究中国中学生中文阅读策略,在某种意义上其研究结果也能预示中
国学生外语学习的成效。
其三,无论是母语学习者还是外语学习者,其情感因素、阅读观念等
都对阅读过程发生影响。阅读观念会影响学生对策略的选择,情感因素也
会抑制阅读者对文本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那么中文作为母语阅读和外语阅读,其阅读观念是否有差异呢?阅读
观念和情感因素对阅读理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也是笔者感兴趣的问
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