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翠著
页数:187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03251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德育学科课程的变迁为生发点,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德育观嬗变的主流轨迹,提出了在和谐视阈下将生态德育观的建构作为我国德育改革的应然探寻。不论是对历史的审理还是对现实的思考,其共同的旨趣都是为了建构适应社会发展,推动德育改革的价值观念。在社会日新月异而生态危机却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德育观作为一种可以启迪人们的道德智慧,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应该破茧欲出。通过审理现实中德育的实然境遇去观照当代和谐社会中德育的应然使命,书中提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建构生态德育价值取向,并建构出“生态体验”、主体教育这种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行之有效的模式,为我国德育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作者简介
任翠,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科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育学科课程与教学、公民伦理、德育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教师教育通用教材1部。在《道德与文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省级课题多项,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德育观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德育观的内容构成
第三节 主体功能的把握
第二章 德育学科课程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德育学科课程的解读
第二节 德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德育学科课程标准的变迁
第四节 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的变迁
第三章 德育学科课程改革背后的德育观嬗变
第一节 除旧树新、公私兼修的德育观
第二节 泛政治化的德育观
第三节 回归本体的德育观
第四章 “和谐共生”视阈下生态德育之建构:可能性及其限度
第一节 审视现实:道德教育的已然与实然境况
第二节 观照当代:和谐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应然使命
第三节 面向未来:生态德育的探寻与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
第一章 德育观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德育观的内容构成
第三节 主体功能的把握
第二章 德育学科课程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德育学科课程的解读
第二节 德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德育学科课程标准的变迁
第四节 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的变迁
第三章 德育学科课程改革背后的德育观嬗变
第一节 除旧树新、公私兼修的德育观
第二节 泛政治化的德育观
第三节 回归本体的德育观
第四章 “和谐共生”视阈下生态德育之建构:可能性及其限度
第一节 审视现实:道德教育的已然与实然境况
第二节 观照当代:和谐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应然使命
第三节 面向未来:生态德育的探寻与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