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和荣
页数:35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03077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福利是全人类共有的社会事项。本教材站在古今贯通、中西融通的基础上剖析社会福利内涵、社会福利理论、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社会福利主体及客体、社会福利项目及治理,以及社会福利的未来挑战等,揭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福利所蕴含的国家治理智慧与意蕴。本教材倡导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建设经验,同时深挖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福利建设经验及规律,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福利建设的成就,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未来提出的新挑战,以便更好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本教材每章设有本章重点、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书目等四个环节。为便于读者阅读,每章的正文部分适时嵌入案例。本教材可作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教材,也可作为非专业人士了解社会福利的读物。
作者简介
高和荣,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社科处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社会政策、台湾社会福利等。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研究”(18JZD043),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著作多部,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含网络版)全文转载,近20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节 福利的涵蕴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维度
第三节 社会福利的目标
第二章 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福利功能理论
第二节 福利冲突理论
第三节 福利文化理论
第四节 福利转型理论
第三章 社会福利政策
第一节 政策问题识别
第二节 福利政策动议
第三节 政策的合法化
第四节 福利政策执行
第五节 福利政策评估
第四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
第三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第五章 社会福利主体
第一节 政府
第二节 企业
第三节 家庭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
第六章 社会福利客体
第一节 福利面向普通群体
第二节 福利服务特殊群体
第三节 福利服务应急事务
第七章 社会福利项目
第一节 教育福利
第二节 就业福利
第三节 健康福利
第四节 养老福利
第五节 住房福利
第八章 社会福利治理
第一节 社会福利治理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福利治理的手段
第三节 社会福利治理的目标
第九章 英国的福利政策
第一节 福利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 撒切尔夫人的福利改革
第三节 梅杰的福利政策
第四节 “第三条道路”的提出
第五节 布朗的福利政策
第六节 卡梅伦的福利政策
第十章 美国的福利政策
第一节 里根和布什时代的福利政策
第二节 克林顿和小布什时代的福利政策
第三节 奥巴马和特朗普的福利政策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福利
第三节 未来社会的家庭福利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在人类的福利建设长河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一条普遍真理。每个国家的福利建设都是多姿多彩的,各种理论流派竞相绽放。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在坚持走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应该选择何种福利模式,建设什么样的福利政策及制度体系,社会需要呈现出何种形式的福利状态,福利建设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同样需要我们在福利领域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在中西社会福利思想与理论、政策及制度对话的基础上,在中国历朝历代福利实践的基础上发掘尘封已久的传统话语,构建具有时代特质的社会福利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正是在这种想法下,我们希望站在“中国古已有之的福利”立场上,从社会福利的中国渊源、中国实践与中国观点出发,充分吸收西方社会福利的优长,努力编写一部与众不同的社会福利教科书,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福利的文化样态。寻其根,方能正其干。社会福利必须在历史长河中追索我们共同的根源。这既是一个重新发现历史的过程,也是一种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更是本教材用中国话语讲述社会福利的一种尝试。每个国家的社会福利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社会根据与哲学基础,忽视各个国家的哲学、社会及文化基础,就难以准确地把握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特质,难以理解各国的社会福利道路为何千差万别,所谓的先进福利制度引入就不仅是一句空话,而且容易引向历史的虚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福利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秦汉予以制度化实践。经历数千年的绵延,它们已经成为“制度化”知识、“内在化”经验以及“日常化”生活。通过对传统福利典章制度的发掘和整理,把它们作为我们建设现代社会福利的历史资源,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有着广袤而深厚的沃土,中国的社会福利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繁其枝,才能成其高。人类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一国出现的问题会很 前言 快波及其他国家,不仅国际劳工、移民特别是难民冲击各国的福利体系,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COVID -19)大流行更直接考验着各国就业、公共卫生、护理、救助等福利项目的承受能力,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社会福利应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国际,既着力改善本国民生福祉又积极关注全球挑战,在相互借鉴、互通有无、相互支持中共融共生。在全球化日益影响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应该兼收并蓄,会通中西福利思想、碰撞中西福利文化、比较中外福利制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回应人类普遍面临的重大民生关切,推进中国社会福利的创造性转型,如此才能增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践。守其正,才能创其新。坚守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遵循古今贯通与中西会通,践行学术涵养与学术对话,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福利制度,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就能够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黎民于变时雍”的社会荣景就可以呈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终将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