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封面

作者:谭旭东

页数:24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03071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前四章阐述了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引导读者多视角地理解儿童文学,并论述了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多种方式,梳理了中外儿童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最后一章重点介绍了儿童文学各文体创作的情况、特点,并解读了各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
本书语言流畅,观点新颖,结构清晰,现实性强,信息量大,对儿童文学创作、教学、编辑出版、阅读推广与鉴赏评论都具有指导性,适合中文和教育专业研究生和大学生、儿童文学爱好者、童书编辑和语文老师阅读与学习。
区别于其他儿童文学概论教材,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简明通俗,文本可读性强。本书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行文流畅,易于阅读,利于老师和学生接受。
第二,实用性强,尤其重视文本阅读与分析。作者本人既是儿童文学理论家,又是儿童文学作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写作中结合童书出版经验,强调文本阅读,突出阅读方法。
第三,文后附录各门类经典作品选,理论与作品分析相结合,并开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300部,供大家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谭旭东,湖南安仁人。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与创意写作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讲席教授。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儿童教育专家。出版诗、散文、小说、童话和寓言等90多部,译著60多部,文学理论批评和教育学著作30多部。多次应邀代表中国作家、诗人出访波兰、德国、韩国、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国,作品被译成波兰语、德语、韩语、英语、俄语、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国外发表、出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以及教育部、北京市和上海市等社科科研课题10项,著作多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南粤图书奖和中国优秀版权输出图书等20多种图书奖并被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也曾获全国宝钢教育奖,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文学理论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如何理解儿童文学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第五节 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
第六节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第二章 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出版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
第五节 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

第三章 中国儿童文学概述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发展探源
第二节 当代儿童文学的轨迹
第三节 台港儿童文学基本情况
第四节 中国儿童文学的问题

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
第一节 外国儿童文学发展轨迹
第二节 外国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
第三节 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第四节 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

第五章 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
第一节 如何理解童话
第二节 如何理解儿童小说
第三节 如何理解儿童散文
第四节 如何理解儿童诗
第五节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
第六节 如何理解绘本
第七节 如何理解儿童戏剧
第八节 如何理解寓言
第九节 如何理解儿歌

附录一 儿童文学作品选读
附录二 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
附录三

修订版后记

节选

如何理解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picture book),它完全是来自日本和欧美的一个童书品种。一般来说,绘本讲故事也带着鲜明的儿童文学色彩,具有儿童文学的特征,算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新文体。一、认识绘本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是图画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在绘本里,图画和文字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互相诠释、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因此,绘本和一般的插图书不一样。插图书里,文字是中心,是重点,插图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文字,或是为了使版面更加活泼。在插图书里,多一幅插图或少一幅插图,并不影响全书的意义表达。但绘本里,少一幅画或多一幅画,都可能使绘本故事发生意义中断,或者完全失败。但绘本发展的历史和插图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今天的绘本创作也对插画艺术有很大影响,而且绘本的出版也改变了儿童的阅读方式,对整个出版业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欧美绘本的历史明显比我国的要早。彭懿在他的图画书编著里就对欧美绘本做了介绍。1658年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带插图的童书。我国绘本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候,手绘的插图书也并不少见,尤其是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现代出版业的开端,带着大量插图的图书和杂志开始进入日常家庭。不过,中国古代的插图书和作为童书、儿童文学的一个品种的绘本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古代插图书和绘本有不一样的儿童观。其次,它们在制作方面差异也很大,绘本是现代印刷业的一个产物,对图画的要求很高。从欧美和日本的绘本的内涵来看,大体有五种:一是唯美诗意的绘本,绘画家和作家的文字都统一在一个诗意的主题下,色彩和线条都呈现出纯美的格调,文字也散发出诗的芳香,把读者带到一个富有美感也很温馨浪漫的意境之中。如《鲁冰花仙子》就是诗意绘本,把小读者带到一个浪漫、幻想的境界。二是生活化的绘本,图画和文字都紧紧围绕某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用很生活化的甚至很直观的语言和形象,告诉读者某种生活常识,教会读者某类行为习惯。如“贝贝熊”系列就是教孩子行为习惯的绘本,有点幼儿好行为、好习惯教科书的性质。三是哲理性的绘本,它主要是隐喻性的文本,在图画和文字里传达某种哲理,但不是教育性的,而是思考性的,或思辨性的,如《犟龟》。四是温情绘本。这种绘本主要以温馨的文字、温暖的绘画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呈现人伦之真之善之美。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和《我的爸爸叫焦尼》。五是教育主题的绘本,它和生活化的绘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图画和文字更集中于某种思想的阐释,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孩子某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六是漫画绘本。如从比利时引进的“蓝精灵”系列、“丁丁历险记”系列和“斯皮鲁”系列漫画,就是连环漫画绘本。具体来说,绘本有四个特点:第一,图文并茂,互相诠释,相得益彰。在绘本里,图画和文字没有谁轻谁重的问题,缺一不可。第二,图画和文字都是连续性的,图是连续性的叙事,文字也是连续性的叙事。一个完美的绘本,删掉任意一个图,或者任意一段文字,都是不完美的。第三,绘本都要讲究趣味性和新颖性,甚至要给读者审美惊奇感,有的绘本故事要认真读每一页,并认真读到最后一页才能真正理解整个故事,才会豁然开朗。第四,绘本有故事性。一般来说,一个绘本都会讲一个故事,而且是一个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故事。进入21世纪,出版社大量引进欧美绘本,也激发了我国原创绘本创作的热情。就已经出版的我国原创绘本来看,其内容和形式有几种:一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原型的绘本,这些绘本大多以国画艺术形式重新讲述民间故事,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画风上也尽可能地体现民间文化特点。二是以古典文学名著和经典戏剧戏曲为题材,这些绘本多为线描画,也有的是彩色工笔或水墨水彩。三是讲述革命领袖和名人故事,多为线描和水彩画。四是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年画手法的借用。这类绘本也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民族风情,给读者明快而热烈的视觉冲击。五是对布贴画和插花艺术等的借鉴。六是对日本和欧美绘本的借鉴,这类绘本无论是画风上,还是故事讲述方式上,都接近日本绘本和欧美风格,在绘画用料上也多用油画材料或其他现代艺术材料。绘本价值多多,阅读绘本是有很多乐趣的。大体来说,可以有这些方面:一是阅读文字的乐趣,即根据里面的文字所讲述的故事,体现形象的魅力,感受童话或生活故事的幻想色彩;二是欣赏绘画的美,即根据里面的图画,感受到色彩与线条的独特组合与构造,感受美术作品的创造力;三是绘本里会以暗示的方式传达一些人生的道理、做人的美德和生命的品质,这些都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阅读时会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图画的魅力;四是绘本会给读者多种阅读体验,有的给读者温馨的情感,有的给读者惊奇的意义,有的给读者幽默的趣味,有的给读者快乐的思考,还有的给读者和谐的想象。总之,阅读绘本是一种非常迷人的享受,尤其是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会充分体验到亲子阅读的快乐。二、中国绘本的发展轨迹但作为现代艺术和现代出版物的绘本,在中国只有100来年的历史。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清末民初及现代时期。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现代出版业的开端,带着大量插图的图书和杂志开始出现。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很多儿童图书和杂志,都带着大量的插图,如《儿童画报》,还是专门的儿童图画杂志,图案都是彩色的。还有《儿童世界》曾刊载“图画故事”栏目,用图画来讲述故事,画面写实,画风朴实,可视为中国绘本的萌芽,其文字朗朗上口,图画清新朴素。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国语课本也带着很多插图,也被认为是现代绘本的雏形。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王人路的《淘气的阔嘴先生》和郑振铎的《鸡之冒险记》或以儿童生活为线索,或以童话故事为蓝本,都具有儿童绘本的属性。丰子恺的儿童漫画,虽然被列为漫画艺术,但也有故事的诠释,是原创绘本的开拓性作品。还有张乐平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但出版于1954年的彩色连环画《东郭先生》,形象鲜明,引人入胜;而1945年张光宇绘制的《西游漫记》,被认为是现代美术的丰碑性作品,它取材于《西游记》,形象夸张,富有儿童趣味,也是我国彩色连环漫画的代表作。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重要时期,专业儿童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连环画,它们大多数运用民间艺术手法,或以版刻、壁画的形式,或以国画水墨及工笔重彩为主。如1954年王叔晖创作的《西厢记》和墨浪创作的《牛郎织女》主要是彩色工笔画,故事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古典戏剧、小说;1977年孟庆江创作的《毛主席的望远镜》和1977年姚志华创作的《小鬼,你为什么参加红军》等都以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为主人公,展示了他们和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其故事属于革命题材,其绘画多以中国画为基础,完全是画家的手绘品。刘大为创作的《龙梅和玉荣》,用的是水彩画的手法,讲述的是时代小英雄的故事。这一时期,原创绘本以连环画的形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了大量的连环画,连环画出版社还创办了《连环画报》等刊物,它们将图画和故事有效地匹配,宣扬主流价值观,直接为儿童读者服务,也给儿童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不过,“文革”十年,与其他文艺样式一样,原创绘本发展的脚步也几乎停止。不过,“文革”后期因为儿童绘本与政治较为远离,所以也出现了具有童趣的作品,如根据寓言作家彭文席的同名作品绘制的《小马过河》,于70年代中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1973年的年画改编的。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儿童出版业的发展,插图书和绘本的出版和阅读,以及儿童画报的出版和阅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俞理的《老鼠嫁女》、于大武的《哪吒闹海》和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刘巨德的《九色鹿》、杨永青的《神笔马良》等,它们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绘画手法,或工笔,或素描,或水彩水墨,都给很多读者美好的童年记忆。不过,这些绘本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绘本。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王晓明和周翔,他们两人最早启动了现代儿童绘本的创作。如1996年周翔创作的《贝贝流浪记》和1997年王晓明创作的《皮皮鼠吃跳跳糖》,都以童话故事为线索,绘画风格既有本土特色,也吸取了欧美绘本的优点。后来,儿童绘本创作者越来越多,作品也越来越多,如2009年吴带生创作的《小熊掰玉米》、2005年熊亮创作的《京剧猫》、2006年周翔创作的《一园青菜成了精》等绘本,它们几乎都直接面对儿童读者,而且充分把握了绘本艺术的特点,使绘本超越了简单的插画艺术和连环画艺术,从而形成了真正的原创现代绘本。虽然我国绘本艺术发轫也算比较早,但与欧美接轨的绘本艺术的真正发生,还是2000年前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日本和欧美绘本的大量引进出版和传播,国内也涌现了不少现代绘本艺术家和出版人,出版了不少值得肯定的作品,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绘本创作和出版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读者也越来越多,不少出版社在专业打造原创绘本,挖掘原创绘本艺术家和作家,有些带着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绘本还走出了国门,得到了欧美出版社的认可。三、中国绘本的问题和思考目前,我国绘本的创作和出版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读者也越来越多,不少出版社在专业打造原创绘本,挖掘原创绘本艺术家和作家。从2013年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绘本展”上展出的400多种作品也可以看出,原创绘本创作和出版已经形成了多元纷呈、色彩斑斓、风格多样的局面。在国内读者心目中,原创绘本质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国外出版人和读者的喜爱。但我国原创绘本艺术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绘本创作队伍不大。老一辈以连环画起家的艺术家,无法和今天童书概念里的绘本艺术接轨,而且中年绘本艺术家的创作重绘画,不重故事,或者说无法创作故事,文字功夫不行。而中青年绘本艺术家,虽然已有熊磊、姬?华、画儿晴天、保冬妮和萧袤等出现,但总体来看,还缺乏集结型团队,在童书出版界还没有形成市场规模效应。第二,与欧美绘本相比,我国原创绘本无论在绘画艺术上,还是文字的审美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欧美绘本的整体性很强,一个绘本从封面到内页,每一页,每一幅图画和每一个文字,都连接得很紧密,意义都是互相诠释和提升的。但我国原创绘本在构思的精巧、绘画的精细、文字的张力等方面,还需要大加努力。而且在印制质量方面,我国原创绘本也不太精致,有些绘本就像是插图多的小童书。第三,欧美绘本创作很多是一个人完成的,作者既是画家,也是故事作家,或者是诗人,他们能够把绘画和故事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不少绘本的作者中,画家和文字作者是夫妻档,配合默契,对文字和绘画的相互理解也很深,因此创作出来的绘本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另外,欧美绘本主题很突出,都是关于爱,关于友善,关于亲情,关于美,关于大自然和社会等的表现,但又不是为了表现主题而刻意为之的,往往是把教育意义很自然地融入了绘画和文字里,又展现了童心趣味的。但我国原创绘本在这一方面还不够,很多画家的绘功很好,但文字理解力差;而有些儿童文学作家写出来的故事好,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画家。第四,欧美绘本读者定位很准确。包括日本的绘本,都明确针对特定年龄群体,尤其是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更是充分考虑了读者年龄和心理特征,考虑到了家庭亲子阅读的需要。读者定位准,既说明日本、欧美绘本完全理解了童书的市场化特点,也说明日本、欧美绘本艺术家、作家和出版人懂得市场规律,善于以恰当的文本来培育读者意识,来培育阅读群体。但我国原创绘本,有的概念很好,但过分突出了本土文化概念,却忽视了市场分层和读者的趣味。尽管我国原创绘本在努力与欧美绘本实现艺术上的接轨,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但绘本创作和出版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是读者的挑战。现在绘本有成年读者,也有儿童读者,无论哪一类读者,都对绘本艺术有更高的审美要求。但要想获得更多的读者,在市场上赢得效益,原创绘本还要进入亲子阅读视野,让绘本走进更多的家庭。其次是电子媒介的挑战。现在电子媒介,尤其是新媒体发达,影响着人们的阅读,绘本作为纸质艺术和出版物,如何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绘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图的需要,但它毕竟是纸质出版物,因此如何在电子书渐渐增多,而且通过新媒体来阅读越来越普遍的情形下,实现艺术上的突围,也是一个课题。当然,绘本艺术未来如何发展,还要考虑科技进步的因素。如何把绘本创作和传播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如何把绘本的创作和阅读与科技、新媒体等有机融合,如何更新绘本的阅读形式、体验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广大绘本艺术家、出版人和阅读推广人面临的课题。相信经过广大绘本艺术家、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和绘本推广人以及其他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国原创绘本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四、如何做好绘本的阅读现在无论是家庭亲子阅读中,还是幼儿园的阅读,乃至社区和小学校园里的阅读,都推崇绘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涌现了很多民间绘本阅读推广人,开办了数量不小的绘本阅读馆,形成了一个绘本阅读热。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绘本阅读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和好处:第一,绘本图文合一,而且文字量少,孩子能通过图画来更好地理解故事,便于家长和老师来操作。一本绘本,即使不认识字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之下,都可以理解故事,甚至形成对一本书的整体认识。第二,绘本拿在手上,家长并不需要很多专门的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和阅读知识,只要他们有耐心,有些感觉,就可以轻松地、顺利地和孩子一起阅读。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既便利也很节省预备学习时间和精力的阅读选择。第三,绘本里的图画很精美,而且几乎每一幅都有独立欣赏价值。因此,阅读时很容易被图所吸引,从而把读者引到书本的世界里来。给幼儿和低年级的小学生读绘本,很容易让通过感觉器官来认知的孩子产生兴趣,并直观地形成对书本的理解。但绘本阅读也要树立几点认识,不要过分地放大它的阅读:第一,绘本只是童书和儿童文学的一个品种。不要一味地强调绘本阅读的好处,尤其不要认为绘本阅读可以取代其他的童书和儿童文学的阅读,因此不宜把绘本的价值绝对化。绘本是在阅读初期引领孩子进入童书门槛的一个好的媒介,好的材料,但读别的优质童书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形成对书籍的认识。第二,绘本阅读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是万能的。不要以为只有绘本才可以给孩子语言启蒙,不要以为只有绘本才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行为、好品格,更不要以为绘本才有很多是大师的作品。目前引进的欧美绘本,也有不少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品质都很一般,有些教育内涵甚至并不适合中国孩子。因此,读绘本要与读其他童书,尤其是要与读儿童文学经典结合起来,如果不加区别地阅读绘本,会浪费时间,也会浪费更多更好地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机会。第三,绘本阅读不能取代全文字书阅读。再好的绘本,也只能承载它的文本所能承担的价值,因此过分夸大它的文本内容和阅读价值,是不科学的。每一种优质的童书,不管是绘本,还是其他品种的童书,都有自身的价值,都有自身的不足。儿童阅读要讲科学,要尽可能给孩子展示更丰富的童书和儿童文学世界,让他们真正走进文字的殿堂。当然,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也并不完全知道如何阅读和利用绘本,他们之所以选择绘本,有的仅仅是凭一时兴趣,有的只是因为听了某一位阅读推广人的讲座,有的可能只是觉得绘本容易看得懂。这里不妨就绘本阅读纠正一些对绘本的错误或片面的看法。第一,绘本不是用来识字的。但它有可能让孩子通过阅读不自觉地认字,甚至学习绘画。国内的绘本大多数是从欧美引进的,因为翻译的原因,很多文字并不精美,也远远达不到原文的优美度,因此将绘本故事作为文字学习的蓝本并不十分可靠。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尽量利用故事,利用图画,而不是在认字和造句上下功夫。当然,翻译质量高的绘本,文字比较好,生动活泼,而且也符合汉语规范,那就可以无形中起到语言启蒙的效果。第二,绘本故事形式多样,但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童话,二是生活故事。这两类故事都需要读者真正理解故事,引领孩子享受故事的乐趣,从故事里获得一些对生活、对人、对大自然、对世界的认知。对那些有很好的童书素养的家长来说,有的绘本故事,可用作家庭亲子剧,还可用作父母学习讲述故事的蓝本或者一个系列故事的第一篇。第三,绘本阅读要和其他优质童书阅读结合起来,如果只读绘本,从幼儿一直读到小学,那么,孩子有可能患上绘本偏食症。阅读最终是要引领孩子亲近文字世界,对文字世界有信任感,喜爱读书。一味地、过分地读绘本,可能难以形成孩子在文字方面的能力,最终达不到阅读的目标。第四,不要用点读法读绘本。点读法看似很科学,其实干扰了孩子的阅读,影响了孩子对故事整体的理解。点读法,是那种急于让孩子认字的家长所认可的,其实,读绘本主要是享受故事的乐趣。当然,也不宜过早地读英语绘本,在幼儿汉语启蒙阶段就进入双语空间,反而增加了阅读的负担。总之,绘本阅读是亲子阅读的一部分,它也是社区阅读和校园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可片面强调,更不要只认可绘本,而排斥其他的优质童书。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