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邹逢兴
页数:455
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3059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四十余年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和多年担任各级各类教学评审专家的经历,从大学的功能和管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优质精品课程与教材创建、学科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教学成果的培育,以及高等教育时下热点问题之思考等方面着手,对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发表了见解。
本书可供各级各类大学的师生员工、社会各界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关心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员参考,对于从事中、初等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邹逢兴: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945年出生于江西峡江,1969年毕业于“哈军工”导弹控制专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教学名师,全军优秀教师,首届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首届军队优质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试验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等各类研究项目30余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军队级、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0余项;编著出版、军队级、省(部)级教材等41部,多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2年被军队树为新时期教书育人先进楷模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的功能与管理
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
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一)关于大学管理的
(二)关于大学管理岗位职业化
(三)关于大学管理的行政化
(四)关于大学管理结构的扁平化
三、大学校长的六大职责
四、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第二章 大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立足点:强化教师天职意识
二、首要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二)大学师德师风的现状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迫在眉睫
三、突破点:建好教研室主任队伍
(一)教研室主任的职责
(二)教研室主任应有的素质
(三)教研室主任队伍的建设
四、着力点: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五、切入点:按“三支创新团队”思路建队伍
(一)基本思想
(二)基本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重要启示
六、支撑点:政府推动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第三章 大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
一、重视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一)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与关注点
(二)研究要以 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
(三)研究成效的集中体现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正确采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恰当选用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好模式——研讨式教学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特征
(二)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四、实施研讨式教学的五大环节
(一)课前准备创设问题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三)小组交流协作学习
(四)大班研讨方案实现
(五)总结讲评效果评价
五、研讨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第四章 学生刨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一)认清重要性
(二)明确指导思想
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
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一)关于大学管理的
(二)关于大学管理岗位职业化
(三)关于大学管理的行政化
(四)关于大学管理结构的扁平化
三、大学校长的六大职责
四、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第二章 大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立足点:强化教师天职意识
二、首要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二)大学师德师风的现状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迫在眉睫
三、突破点:建好教研室主任队伍
(一)教研室主任的职责
(二)教研室主任应有的素质
(三)教研室主任队伍的建设
四、着力点: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五、切入点:按“三支创新团队”思路建队伍
(一)基本思想
(二)基本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重要启示
六、支撑点:政府推动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第三章 大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
一、重视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一)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与关注点
(二)研究要以 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
(三)研究成效的集中体现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正确采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恰当选用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好模式——研讨式教学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特征
(二)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四、实施研讨式教学的五大环节
(一)课前准备创设问题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三)小组交流协作学习
(四)大班研讨方案实现
(五)总结讲评效果评价
五、研讨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第四章 学生刨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一)认清重要性
(二)明确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