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

封面

作者:方伟

页数:37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53647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在中国大地上的风起云涌,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主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前提是必须有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素养基础性研究。本书在综合考察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试图在厘定和探讨大学生创业素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并尝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

方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驻会),《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社长、编委会主任。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编写、发表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书刊、文章三十多部(篇)。 刘锐,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培训专家,最家级金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负责人,课程体系建设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和参编多部高等学校及中小学生涯发展系列教材。曾获北京市就业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就业创新奖,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本书特色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活力、创造潜力的一个青年群体。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养,对于大学生成长发展,对于激发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全书系统研究了大学生创业素养这个时代主题,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力图把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和拓展落到实处,对于当前大学生创业具有指导意义。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首先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另外,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还必须有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素养基础性研究之上,本书即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创业素养、怎样培育创业素养、依靠什么来提高创业素养等根本性问题,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开展了系统性实证研究,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理论探索,把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与拓展落到实处。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内涵

第一节 国际化视角看创业素养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素养框架

二、经合组织创业素养框架

三、欧盟的创业素养框架

四、美国的21世纪能力框架

五、以色列的创业精神

六、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宣言》

七、日本的“21世纪型能力”

八、国际化视野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启示

第二节 传统文化视角看创业素养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创新创业精神的阐释

二、中国传统商人的创业素养分析

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化转换

第三节 团队和个人视角看创业素养

一、从创业者的角度看创业素养

二、从创业团队的角度看创业素养

三、对构建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启示

第四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概念界定

一、创业的概念和内涵

二、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三、创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四、大学生创业素养

第二章 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概述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综述

一、开展综述研究的逻辑前提

二、创业素养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的理论定位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胜任素质理论

四、创业教育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创业素养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总体框架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原始模型构建

一、受访者特征和分类

二、访谈准备

三、访谈数据分析

四、初步形成原始模型

五、初始素质模型含义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模型检验与修订

一、量表的预测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量表的正式施测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研究结论

第四章 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方法

第一节 大学生个体创业素养提升

一、创业知识技能

二、信息素养

三、创新能力

四、执行管理能力

五、领导能力

六、社交能力

七、机会识别能力

第二节 大学生团队创业素养提升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概念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素养评估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素养提升

第五章 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概述

一、国际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述

二、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实践策略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原则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社会高校家庭“三螺旋”

一、社会高校家庭“三螺旋”整体构架

二、优化创业素养培育的社会大环境

三、扩大创业素养培育的高校主舞台

四、稳定创业素养培育的家庭大后方

五、大学生个人是创业素养培育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创业竞赛

一、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后 记

附 录

附录一: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二: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

参考文献

节选

综合各种调查统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群体的生力军。另外,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归根结底,这些优劣势既表现于项目、资金、技术等外在方面,更集中表现于创业素养的积累与养成等内在方面,可以说,是创业素养的高低最终决定了创业的得失成败。具体来说,大学生创业素养的优势在于对创业往往充满着激情与向往,创业意愿较高,创业兴趣比较强;创业目的和动机比较端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和方法,发展的空间较大。劣势在于创业准备不足,创业认知、创业经验、社会阅历、综合能力、创业胆识仍比较薄弱,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把就业、升学等传统价值选择放在首要位置,对创业缺乏长期打算或系统准备,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创业精神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也正因为如此,与国外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创业成功率仍然较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就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前提是必须有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素养基础性研究,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创业素养、怎样培育创业素养、依靠什么来提高创业素养等根本性问题,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开展系统性实证研究,然后才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