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封面

作者:段肖阳

页数:293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15923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确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圈层理论模型。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问卷”,在全国15个省市19所本专科高校回收9803份有效问卷,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个体—院校”双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验证圈层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同时,面向厦门大学夏令营营员发放开放性题项问卷,通过质性分析丰富完善理论模型。

作者简介

段肖阳,女,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现任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工作。

本书特色

本书致力于确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圈层理论模型。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问卷”,在全国15个省市19所本专科高校回收9803份有效问卷,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个体—院校”双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验证圈层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同时,面向厦门大学夏令营营员发放开放性题项问卷,通过质性分析丰富完善理论模型。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缘起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背景
一、实践背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困难
二、理论背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不明
第二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现状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四、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各要素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多为外在指标与间接指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强调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在因素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过程仍是“黑匣子”
第四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设计思路与实施
一、研究内容及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三、研究资料收集
四、研究资料分析
五、研究难点
第二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探索
第一节 创新创业教育演变过程
一、创新教育:概念兴起与实践误区
二、创业教育:概念提出与实践误区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涵及实践障碍
第二节 创新创业能力概念的证成
一、创新是个体思维模式的转变
二、创业是个体行动模式的转变
三、创新创业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四、创新创业能力是多种能力集合
第三节 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
一、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创新创业能力“七步骤”模型的提出
三、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综述
一、学生角色是主动行动者
二、教师角色是行动促进者
三、课程教学理念是能力本位
四、学习环境强调支持性及开放性
第二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圈层理论模型
一、学生主动性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因素
二、教师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支撑因素
三、课程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发展途径
四、院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基于“需求模式”的自主学习环境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假设提出
一、学生个体投入对创新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课程及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环境支持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第四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量表研制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一、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原版)的信效度
二、创新创业能力量表(简版)的信效度
第二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
一、个体投入变量测量
二、教师支持变量测量
三、课程及教学支持变量测量
四、环境支持变量测量
五、控制变量测量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一、影响因素问卷的小样本测试
二、影响因素问卷的大样本测试
第五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状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水平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整体样态
第二节 不同院校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差异分析
一、高校所在地区的差异分析
二、本专科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差异分析
一、家庭所在地的差异分析
二、家庭成员创业经历的差异分析
三、父亲文化水平的差异分析
四、母亲文化水平的差异分析
五、生活费来源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不同学生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差异分析
一、性别的差异分析
二、年级的差异分析
三、学科的差异分析
四、学生干部身份的差异分析
五、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
六、发展意向的差异分析
第六章 “个体—院校”因素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验证
第一节 学生个体投入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一、学生个体投入的描述性分析
二、个体投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二节 教师支持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一、教师支持直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师支持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受到师生互动的调节
三、教师支持间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节 课程及教学支持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一、课程及教学支持直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课程及教学支持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受到学生课程学习投入的调节
三、课程及教学支持间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四节 环境支持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一、环境支持直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环境支持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受到学生学习动机的调节
三、环境支持间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五节 “个体—院校”因素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第七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
第一节 学生对个体投入的看法:为己之学
一、自主学习的关键原因
二、最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三、能力成长的学习过程
第二节 学生对教师支持的看法:供不应求
一、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二、令人担忧的师生关系
三、翘首以盼的师生互动
第三节 学生对课程及教学支持的看法:收效甚微
一、疲于应付的课程考试
二、照本宣科的讲授式课堂
三、喜闻乐见的创新式课堂
第四节 学生对环境支持的看法:亟须改进
一、流于形式的导师制
二、阻碍成长的综合素质考评制
三、没有选择的选课制
四、殷切期望的环境支持
第八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讨论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结构不均衡,群体间差异显著
二、院校支持是影响学生能力的外在条件,而学生主动性是内在因素
三、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力后盾,却受制于师生互动水平
四、课程教学是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阵地,但课程教学质量堪忧
五、资源与制度是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关键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第二节 进一步的讨论
一、从整体性视角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
二、以广大教师参与为入口突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瓶颈
三、从学生能力与学习投入现状反思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所在
第三节 研究启示
一、提高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转变传统教师角色,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行动促进者”
三、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创业培训”转变为“创新教学”
四、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从“供给模式”转变为“需求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研究问卷
附录二:小样本测试问卷
附录三:正式测量问卷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教师访谈提纲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