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法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封面

作者:朱景文

页数:5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02960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31章,包括四方面的基本理论,即:,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概念、作用、价值、历史发展、法制、法治、法的原则等基本概念和范畴;第二,法与社会的基本理论,包括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与人权、现代化、优选化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第三,法律运行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制定、渊源、规范、体系,法的实施、适用、法律关系、解释、责任、监督;第四,法律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文化、法律意识、中国古代和西方法律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贯彻和阐述法治思想,努力创造反映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理学。

作者简介

朱景文,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中心主任,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中国法学前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2008—2016年),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顾问。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1987—198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1996—1997年),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1999—2000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201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教授(2013年)。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讲授“Chinese Legal Culture”课程(2003—200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暑期班讲授“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onstitution”课程(1998—2019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百余篇论文。主要著作包括《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跨越国境的思考》《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中国法理学的探索》《测量法治》等。曾获中国法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等奖项。

目录

目录

导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框架和方法

第一节法学和法理学

第二节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法理学

第三节法理学的方法论

第一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法的词源

第二节法的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法的现象与本质

第二章法的作用

第一节法与社会调整

第二节法的作用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节法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法的规范作用

第五节法的思想影响作用

第六节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第三章法的价值

第一节法的价值释义

第二节法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第四章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法的产生

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第三节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四节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五章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阶段

第六章法制和法律调整机制

第一节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第七章法治

第一节法治释义

第二节法治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八章法的原则

第一节法的原则的概念

第二节法的原则的功能和分类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法与经济

第一节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第三节法经济学

第十章法与政治

第一节法与国家

第二节法与民主

第三节法与政党

第十一章法与文化

第一节法与道德

第二节法与宗教

第十二章法与社会

第一节法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节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第十三章法与生态

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意义

第二节以法治方式发展生态文明

第十四章法与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概念

第二节人权的体系

第三节法与人权的关系

第十五章法与现代化

第一节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

第二节中国的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

第十六章法与全球化

第一节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

第二节法律与全球化理论

第十七章法的制定

第一节法的制定与法的形成

第二节立法制度

第三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十八章法的渊源

第一节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第三节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第四节中国的判例

第十九章法律规范

第一节法的要素与法律规范

第二节法律规范的结构

第三节法律规则的分类

第四节法律规范的效力

第二十章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法律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十一章法的实施

第一节法的实施的概念与基本形式

第二节法的实施机制

第三节法的实施与纠纷解决机制

第四节法的实施的社会条件与效果

第二十二章法的适用

第一节法的适用概述

第二节司法适用

第三节行政适用

第二十三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三节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失

第二十四章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

第一节法律解释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法律解释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节法律推理

第四节法律论证

第二十五章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本质和功能

第三节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法律责任的实现

第二十六章法律监督

第一节法律监督的概念、种类和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监督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国家法律监督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我国的社会监督

第二十七章法律文化

第一节法律文化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法律文化与法系

第三节当代中国法律文化

第二十八章法律意识

第一节法律意识的概念

第二节法律意识的分类

第三节法律意识的作用与法治思维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第二十九章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礼治、德治、人治和无为而治

第三十章西方法律思想

第一节自然法――价值论学派

第二节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第三节法律社会学派

第四节法学研究的价值方面、规范方面和事实方面的统一

第三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遗产

第二节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第三节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

第四节江泽民依法治国理论

第五节胡锦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六节习近平法治思想

参考文献

节选

第四版前言《法理学》第四版主要根据2016年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进展,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时俱进,对原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三章“法的价值”第二节“法的价值体系”增加一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体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阶段”增加一目“法治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七章“法治”第三节“中国的法治实践”增加一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九章“法与经济”中增加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有关“十四五”规划的内容。
第十章“法与政治”第二节“法与民主”修改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关的内容。
第十一章“法与文化”第一节“法与道德”修改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关的内容。
第十二章题目“法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修改为“法与社会”,第二节“社会主义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了十九大以来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加第三节“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增加第十三章“法与生态”。
第十五章“法与现代化”第二节“中国的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增加一目“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十六章“法与全球化”第二节题目改为“法律与全球化理论”,增加一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理论和方案”。
第十七章“法的制定”第三节第一目修改了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的内容,第二目根据近年来的立法理论和实践调整我国立法的指导原则的内容。
第十八章“法的渊源”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增加了监察法规。
第十九章“法律规范”第四节法律规范终止生效中增加授权变通的规定。
第二十章“法律体系”第一节增加一目“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第二节在民商法部门中增加有关民法典的内容,第三节增加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二十一章“法的实施”第三节增加有关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容。
第二十三章“法律关系”第三节法律关系主体根据《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修改了法律关系主体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内容。
第二十六章“法律监督”增加了有关监察监督的内容。
第二十七章“法律文化”中修改了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表述。
第二十八章“法律意识”第三节增加一目“法治思维”;第四节增加有关全民普法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的内容。
第三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第二节“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增加有关枫桥经验的内容,第四节标题改为“江泽民依法治国理论”,第五节标题改为“胡锦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六节标题改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把内容调整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历史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
本书第四版修订具体分工如下:
朱景文:导论、第一、四、十一、十六、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三十一章;
杨晓青:第二、二十、二十八章;
张志铭:第三、七、十五章;
朱力宇:第五、十二、十四、十七、二十六章;
冯玉军:第八、九章;
范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章;
新增加第十三章“法与生态”由叶传星撰写。
由于工作调动和身体状况,原来由张曙光编写的第六、十八、十九章,由叶传星编写的第十、十四、二十五章由朱景文负责修订。
本书由主编朱景文负责统稿。朱景文2021年1月8日于世纪城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法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