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文沟通与写作 第2版

封面

作者:王用源

页数:24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116896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已成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本书在吸收口语沟通、应用写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将两者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和提高读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解不同场合的沟通形式和沟通技能,对体态语言、日常社交、演讲语言、求职语言、职场语言等进行专题训练;下篇讲解常用应用文书的写作特点、格式要求、写作技巧等,并辅以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掌握并提高应用写作技能。本书下篇的写作部分已建设成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已上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智慧树网、学习强国、超星尔雅等学习平台,课程名称为“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 扫描书中二维码可观看视频讲解和阅读拓展资源。本书还提供PPT课件、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等电子资源,读者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下载。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普通读者自学和训练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用源,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讲“中文沟通与写作”“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语言交际艺术”“语言学概论”等课程,“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获评第一最本科课程(线上课程),曾出版教材4部。

本书特色

本书在吸收口语沟通、应用写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将两者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和提高读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目录

“工程类专业素质教育丛书”编写说明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
第一章 语言沟通概说
第一节 沟通的性质和功用
第二节 沟通的构成要素、特点和要求
第三节 沟通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 沟通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沟通的两个问题
第二章 体态语言交际艺术
第一节 体态语概说
第二节 体态语的功能和特点
第三节 体态语的运用
第三章 日常社交语言艺术
第一节 称呼与招呼
第二节 介绍与交谈
第三节 赞美与批评
第四节 电话沟通
第四章 命题演讲艺术
第一节 演讲概说
第二节 准备演讲稿
第三节 命题演讲技巧
第五章 即兴讲话艺术
第一节 即兴发言概说
第二节 即兴发言准备
第三节 即兴发言技巧
第六章 求职语言艺术
第一节 求职与面试
第二节 求职语言技巧
第七章 职场语言艺术
第一节 与领导沟通
第二节 与同事沟通
第三节 与下属沟通
第四节 会议组织与主持

下篇
第八章 应用写作概说
第一节 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节 应用文与公文
第三节 怎么学好应用写作
第九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事迹材料
第四节 述职报告
第五节 新闻与简报
第十章 日常文书
第一节 书信类文书
第二节 求职类文书
第三节 致辞类文书
第十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第二节 通知
第三节 通报
第四节 请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文沟通与写作 第2版》:  李瑟斯(Leathers)提出了目光在沟通方面的六个功能:说服他人,表现注意力、兴趣和激情,表达情感,调整交流过程,表示权力和身份,给别人留下印象。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三种功能。  (1)目光能塑造自我形象,能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目光炯炯,给人以健康、精力旺盛的印象;目光迟钝,给人以衰老、身体虚弱的印象;目光明澈,给人以坦诚的印象;目光浑浊,给人以糊涂的印象;目光闪烁,给人以神秘、心虚的印象;目光如炬,给人以威严、正义的印象。《诗经》中的“美目盼兮”“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指的就是年轻女子的目光语能给人以美丽、迷人的印象。  (2)目光“会说话”,能传达细微、复杂、强烈的思想感情。黑格尔在《美学》中说:“不仅是身体的形状、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情况中的千变万化,全部要由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的、自由的心灵。”目光语所传达的极为细微、深刻、美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有时连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有声语言也无法超越,无法替代。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眉目传神”,历来有“上台全凭眼”“一眼有神,满场皆活”等说法。人物的喜、怒、哀、乐、娇、痴、呆、傻、嗔、怨、恨、羞、骄、横、媚、俏、昏、灵等各种复杂感情,常常是靠目光语来表达的。例如,横眉冷对、怒目圆睁是仇人相见的眼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是恋人交流感情的形式;眼神呆滞、愁眉紧锁,则是忧愁痛苦的表现。  (3)自然流露的目光语,能反映人物的遭遇、性格和深层心理活动。目光语的运用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无意识的目光语,是内心世界的自然表露,从这一点来看,也是“目如其人”。鲁迅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笔下的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对她的描写是“只是顺着眼”,表现出其善良的性格。但是,经过夫死子亡之后,她已经完全麻木、绝望,并且濒临死亡,这时对她的描写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这里可以看出目光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深层心态所起的重要作用。  2.目光语的运用  凡富有经验的语言沟通者,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巧妙地运用目光语,并与有声语言协调、配合,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调整沟通现场的气氛。除了目光语的传神外,沟通中目光语的运用,还与沟通者目光的投向、注视的频次、注视的方式、控制对方眼神的方法等密切相关。这几个方面处理得好,沟通效果就会很好,现分述如下。  (1)目光的投向。目光注视的部位不同,表明双方的关系不同,投入的信息也不同。注视一般可分为三种:亲密注视(亲人、恋人之间),社交注视(酒会、舞会、茶话会等友谊集会)和公事注视(洽谈业务、贸易谈判、对外交往等)。不同学者对不同注视的视线区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社交注视的视线区域为对方脸部的三角部位,即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线,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的区域,而亲密注视的视线区域为对方两眼与胸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也有人认为社交注视的视线区域在对方的双眼与腹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而公事注视的视线区域为以两眼为底线、上至前额的三角形区域。我们认为,应根据沟通双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在沟通中,目光语的运用不是单方面的,有时对视会使双方感到尴尬。为了避免对视,你可以看着对方的眉毛以上到发际之间的区域,除非对方离你很近,否则对方不会察觉你不愿和他对视。  另外,不同民族注视的习惯也存在差异。南欧人常常把注视对方看成是冒犯的行为;日本人在谈话时注视的是对方的颈部,而不是面部。因此,在目光语沟通中,一定要考虑文化差别这一因素。另外,即使是同一民族,如“亲密注视”,注视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的目光也有区别,这些都要灵活掌握。  (2)注视的频次。目光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和频次,也是很有讲究的。  长久不注视对方,则会被认为是冷落对方,或者是对对方不感兴趣;长时间地盯着对方,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或者是向对方挑衅。刚一注视就躲闪,则会被看作胆怯和心虚。  在沟通中,如果不喜欢对方,注视对方的次数就会较少,因为注视是一种表示喜欢的信号。当沟通者希望得到对方的赞同和关注时,注视对方的频次就会较多。陌生人之间通常都是目光接触后立即移开视线。如果与陌生人目光接触后迟迟不移开视线,则包含着好奇、喜欢、感兴趣等含义。  (3)注视的方式。注视的方式能够确切地表明沟通者的态度。注视的方式可分为环顾、专注、虚视等。  环顾,即视线向前做有意识的自然流转,以照顾全视野内的沟通对象的注视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有较多观众的场合,如进行学术报告、讲课、演讲等。视线笼罩全场,可以使每个观众都感觉到你在同他说话,从而满足他们的交际心理,提高对方倾听的兴致。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使你通过多角度的视线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观众的反馈,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等。使用“环顾”时,视线应有节奏地流转,应放慢流转速度,不可目空一切、盛气凌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文沟通与写作 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