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东方卫视节目生产

封面

作者:廖媌婧

页数:24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17365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试图深描上海东方卫视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生产实践活动,并将这一过程放置在国际都市的历史机缘和海派文化的语境中进行考察,进而探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场域对电视场实践的影响。

作者简介

廖媌婧,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传播协会ICA成员、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电影家协会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音像导演专业、英国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广播专业和上海大学国际传播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担任总编剧的节目包括《二十四小时》《青春环游记》《演技派》等二十余部。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缘起和提出

一、省级卫视在中国电视产业格局中的发展及地位

二、上海东方卫视在省级卫视产业格局中的代表性

三、“场域”——电视生产的社会控制语境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

一、对媒介生产相关理论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省级卫视的研究

三、国内学者对媒介内容生产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研究视野与方法

一、经验式实地观察

二、文本分析

三、深度访谈

第一章东方卫视的演进历程

第一节“保守上星”的初始期(1998—2002年)

一、频道诞生的时代背景

二、体制运作的独特架构

三、行政导向下的频道定位

四、节目编排的地域标签

第二节“革故鼎新”的转型期(2003—2008年)

一、公司化运作的尝试

二、事业属性的回归

三、频道角色定位的重塑

四、综合实力的对外扩张

第三节“深化布局”的调整期(2009—2014年)

一、“制播分离”体制的深化

二、广电集团内部的卫视格局

第二章文化权力的实施:政治场作用下的电视生产

第一节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

第二节宏观调控的非制度性

第三节缺失体制优势的“新闻立台”

一、“温和节制”的党管媒体

二、“凤凰”“深圳”的新闻生产经验

第三章市场逻辑的主导:经济场作用下的电视生产

第一节“新闻立台”的市场化转向

一、软性题材的选择

二、频道重心的偏移

三、新闻资源的集团化整合

第三节“综艺兴台”的本土与创新

一、本土自制节目的养成

二、外来模式节目的本土化路径

三、节目研发保障和激励机制的设立

第三节影视强台的实现

一、市场竞争的流变

二、平台性产业链的形成

第四章文化资本的运作:专业主义的实践

第一节专业场独立性的缺失

一、基于科学逻辑的评价系统

二、隐而不宣的干预机制

三、丧失自律性的专业场

第二节群体的社会区分

一、社会分化结构的同源性

二、业者的精英主义趣味

三、“三高”定位的得与失

第三节专业成名职业理想的实践

一、电视生产者职业权力的实现

二、团队业务能力的打造

第五章电视符号的现代性构建

第一节上海现代性在电视中的重构

一、消费化的日常生活

二、私人化的公共空间

三、工具理性化的操作

第二节海派电视的文化呈现

一、海派文化的异质性

二、海派电视的全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东方卫视节目生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