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从简单教育论道对应教育论——对现行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改造博文集(上下)

封面

作者:李春桥

页数:928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4613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现行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改造的结果,涉及到现行教育理论的哲学观、心理观与社会观等领域。针对这些理论的反思与改造,本书形成了对应论的哲学观、生命感受的心理观与对应论的社会观等一系列新的观点;并将现行的简单教育论推进到对应教育论的新状态。书中对现行简单教育论的反思与改造,对应教育论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基础理论、师生论、教学论、德育论以及管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现行简单教育论的不足做出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

作者简介

李春桥,1991年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在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理论。已出版个人专著《丰富的人与教育——基础教育学引论》。从2016年开始,在新浪微博以“私想的小家”为名,每周发布一篇关于现行教育理论反思与改造的理论博文,至今已公开发布200多篇,字数60多万,阅读量已超4万人次;预计2020年3月中旬,结束本系列的博文并将博文结集出版。

目录

博文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谈现行教育论是简单教育论

谈单向度师爱的偏蔽

谈尊师爱生中的等级性问题

谈教师的撒娇与撒泼

谈教师优越论的偏蔽

谈关于教师是教育者的偏蔽

谈教师与父母未成年人称谓中的偏蔽

谈三线规范视野中的人生三境

关于改造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由——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一

谈现行师德规范中“教书育人”的偏蔽——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二

谈现行师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偏蔽——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三

谈现行师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偏蔽——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四

谈现行师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偏蔽——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五

谈现行师德规范中“爱岗敬业”的偏蔽——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六

谈现行师德规范中“爱国守法”的偏蔽——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与教育界同人的公开信之七

谈教师对学生的边界理解

谈教师关于学生的亲师性偏蔽

谈教师关于学生出错的偏蔽

谈教为主导论中的偏蔽

谈师生之间授受关系的偏蔽

谈既成性与生成性教育目的的社会根据

区分既成性与生成性教育目的对教师的价值

谈统一性与差异性教育目的的学生根据

区分统一性与差异性教育目的对教师的价值

谈关系性与本体性教育目的的人学根据

区分关系性与本体性教育目的对教师的价值

谈教师的三点式学生观

谈教师差生观中的思维偏蔽

谈教师的差生观带给教师自己的发展障碍

谈教师差生观的转变

谈教师优等生观念里的偏蔽

谈现行学校教学内容论的偏蔽

谈教学相长的偏蔽

谈快乐儿童观的偏蔽

谈青少年“逆反期”的偏蔽

谈单向度批评的偏蔽——学会批评系列之一

谈单一标准批评的偏蔽——学会批评系列之二

谈批评泛化的偏蔽——学会批评系列之三

谈批评而不接受的反对应关系——学会批评系列之四

谈批评的三种态度——学会批评系列之五

谈从批评到自我批评的转换条件与机制——学会批评系列之六

谈批评话语的三线规范原则——学会批评系列之七

谈四种错位的批评及其改造——学会批评系列之八

谈边界惩罚观——学会批评系列之九

谈从简单批评到相互批评——学会批评系列之十(小结)

教育与互育——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一

教师仅仅是教育者吗——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二

学生并不处于“未成熟状态”——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三

教师在“我让你”式表达中的允许之隐——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四

教师在“你给我”式表达中的语暴之害——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五

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是一种简单的虚构——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理解是师生关系的常态——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七

从讲授法转换到讲授提问法——互育的小微话题系列之八

论现行教育观的偏蔽、根源与改造

谈单向度表扬的偏蔽——学会表扬系列之一

谈单一标准表扬的偏蔽——学会表扬系列之二

谈泛化式表扬的偏蔽——学会表扬系列之三

谈表扬与自满的反对应关系——学会表扬系列之四

谈自我表扬的根据——学会表扬系列之五

谈表扬的三种态度——学会表扬系列之六

谈表扬话语的三线规范原则——学会表扬系列之七

谈三种错位的表扬及其改造——学会表扬系列之八

谈边界奖励观——学会表扬系列之九

谈从简单表扬到相互表扬——学会表扬系列之十(小结)

谈不启发或不作为式教学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一

谈被启发式教学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二

谈相互启发式教学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三

谈因问教学的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四

谈教学的张力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五

谈有序与无序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六

谈直观性与抽象性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七

谈巩固性与实用性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八

谈理论与实际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九

谈科学与人文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十

从简单性原则到相互性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原则系列之十一(小结)

谈从讲授法到讲问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一

谈从谈话法到对话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二

谈从封闭的讨论法到开放的讨论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三

谈从指导读书法到互参定位读书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四

谈从演示法到演示抽象互参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五

谈从现场教学法到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六

谈从练习法到练习修正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七

谈从实验法到实验理性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八

谈从实习作业法到实习返还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九

谈从实践活动法到实践活动自返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十

谈从发现法到再现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十一

谈从欣赏教学法到鉴赏教学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十二

谈从情境教学法到三境教学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十三

谈从简单片面的方法到动态转换的方法——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十四(小结)

谈现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一

谈现行“理想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二

谈现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三

谈现行“劳动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四

谈现行“人道主义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五

谈现行“公德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六

谈现行“自觉纪律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七

谈现行“民主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八

谈现行“法制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九

谈现行“世界观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十

谈现行“人生观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十一

谈现行“价值观教育”的偏蔽——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十二

谈从简单主观的学校德育到边界区分的生活教育——三线规范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内容系列之十三(小结)

谈现行教育理论中矛盾思维的偏蔽与改造

谈现行德育论的基础性片面及改造

谈现行德育基础的偏蔽——对现行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反思与改造系列之一

谈现行德育内容的偏蔽——对现行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反思与改造系列之二

谈现行德育动力的偏蔽——对现行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反思与改造系列之三

谈现行德育形式的偏蔽——对现行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反思与改造系列之四

谈从抽象的推演到具体的归纳——对现行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反思与改造系列(小结)

谈道德理想、实行与禁约之间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一

谈疏导与自导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二

谈因问教学的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三

谈知行互参定位的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四

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五

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六

谈正反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七

谈张力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八

谈不同教育影响的互参定位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九

从简单的抽象原则到相互的具体原则——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原则系列之十(小结)

谈从说理教育法到论理教育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一

谈从情境陶冶法到情境与实境互参定位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二

谈从简单锻炼法到对应锻炼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三

谈从榜样示范法到正反例示范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四

谈从品德评价法到外评与自评互参定位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五

谈从修养法到三线修养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六

谈从角色扮演法到角色与本色互参定位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七

谈从合作学习法到独立与合作互参定位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八

谈从简单操作法到互参定位法——互育论视野中的德育方法系列之九(小结)

谈现行学校德育的简单求善模式

谈互育论视野中学校德育的去恶求善模式

下册

谈从简单教育到相互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一)

谈显在的教育与隐在的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二)

谈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地位对应性及定位——相互教育基础论(三)

谈师生双方的教学对应性及定位——相互教育基础论(四)

谈师生双方的人格对应性及定位——相互教育基础论(五)

谈师生双方的道德对应性及定位——相互教育基础论(六)

谈师生双方的管理对应性及定位——相互教育基础论(七)

谈师生双方的对象性与对等型师生关系——相互教育基础论(八)

谈人类活动的二重性与对等的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九)

谈从泛化性思维到遮蔽性思维的转换——相互教育基础论(十)

谈知识与智力的对应性与智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一)

谈身体感受的对应性与体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二)

谈善与恶的对应性与德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三)

谈美与丑的对应性与美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四)

谈对象性与回返性的对应性与综合实践活动——相互教育基础论(十五)

谈生命感受的对应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六)

谈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与法制生活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七)

谈劳动与消费的对应性与经济生活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八)

谈自我与角色的对应性与社会生活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十九)

谈从对象性的教育到对应性的教育——相互教育基础论(小结)

谈遮蔽性思维与遮蔽性分析法——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导言)

对现行学校教育向度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一)

对现行学校教育根据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二)

对现行学校教育目的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三)

对现行学校教育计划与组织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四)

对现行学校教育内容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五)

对现行显在活动论教育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六)

对现行实在活动论教育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七)

对现行学校教育本质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八)

对现行教学本质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九)

对现行教育目的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

对现行教学过程论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一)

对现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关系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二)

对现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关系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三)

对现行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关系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四)

对现行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关系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五)

对现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六)

对现行教学基本阶段论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七)

对现行教学任务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八)

对现行活动论学校教育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十九)

对现行活动论教学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二十)

对现行教学意义观的遮蔽性分析——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二十一)

谈运用遮蔽性分析法的注意事项——相互教育的研究方法论(小结)

导论一谈教育常识与教育理论——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一

导论二谈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

导论三谈对现行教育理论与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思与改造——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

导论四谈从简单教育论到对应教育论的转换——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四

对应论的哲学与教育单元(一)谈简单对象性思维与相互对象性思维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五

对应论的哲学与教育单元(二)谈矛盾思维与对应张力思维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六

对应论的哲学与教育单元(三)谈泛化性思维与遮蔽性思维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七

对应论的哲学与教育单元(四)谈不对等思维与对等思维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八

对应论的哲学与教育单元(小结)谈简单思维与对应思维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九

对应论的生命感受心理学与教育单元(一)谈关注人脑活动的教育与关注生命活动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

对应论的生命感受心理学与教育单元(二)谈开发智力的教育与开发生命力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一

对应论的生命感受心理学与教育单元(三)谈关注人脑活动机制的教育与关注生命活动机制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二

对应论的生命感受心理学与教育单元(四)谈知道的教育与感到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三

对应论的生命感受心理学与教育单元(五)谈积极性的情感教育与三重性的生命体验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四

对应论的生命感受心理学与教育单元(小结)谈以简单心理为基础的教育与以对应心理为基础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五

对应论的自然观与教育单元(一)谈对象性与对应性自然观视野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六

对应论的自然观与教育单元(二)谈人的自然权利与义务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七

对应论的自然观与教育单元(三)谈人对自然的已知与未知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八

对应论的自然观与教育单元(四)谈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十九

对应论的自然观与教育单元(小结)谈简单自然观与对应自然观视野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

对应论的社会观与教育单元(一)谈对象性与对应性社会观视野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一

对应论的社会观与教育单元(二)谈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二

对应论的社会观与教育单元(三)谈个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三

对应论的社会观与教育单元(四)谈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四

对应论的社会观与教育单元(五)谈个人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五

对应论的社会观与教育单元(小结)谈简单社会观与对应社会观视野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六

对应论的自我观与教育单元(一)谈对象性与对应性自我观视野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七

对应论的自我观与教育单元(二)谈师生双方自我有知感与无知感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八

对应论的自我观与教育单元(三)谈师生双方自我有所感与无所感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二十九

对应论的自我观与教育单元(四)谈师生双方自我有所支配与无所支配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

对应论的自我观与教育单元(五)谈师生双方自我有所能与有所不能的对应与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一

对应论的自我观与教育单元(小结)谈简单自我观与对应自我观视野中的教育——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二

总结一谈关于单性人的简单教育论——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三

总结二谈关于对应性的人的对应教育论——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四

总结三谈当代社会对人的新要求:从简单的人到对应性的人——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五

总结四谈当代社会对理论的新要求:从简单思维到对应思维——对应论教育哲学课堂讲问稿系列之三十六(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从简单教育论道对应教育论——对现行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改造博文集(上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