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

封面

作者:林雪萍

页数:256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213957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文从制造工厂的视角,审视制造业的创新来源。工厂与外部交互所发生的创新(灰度创新),远比想象的复杂,而且生机盎然富有活力。如果放大到整个制造业来看,没有制造土壤的固守,基础原理突破所带来的生产力,将会大打折扣。中国有着肥沃的制造土壤,珍惜这些土壤和它下面的交错复杂的供应链根系,是中国制造的一条跃迁之路。

作者简介

  林雪萍,全球产业观察家,北京联讯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南山工业书院发起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对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以及全球制造创新体系有较深研究。出版了《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智能制造术语解读》《工业互联网创新之路》《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等专著。曾在《嘹望》周刊、《哈佛商业评论》等发表多篇文章,创办的“知识自动化”公众号在制造界被广泛关注。 主要研究领域:企业技术战略、工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重塑、供应链创新、新质量思维等。

目录

第一章 灰度创新的定义:交叉结合部的创新

第一节 微笑曲线是一个典型的误解

第二节 创新驱动人见人爱,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

第三节 制造创新那些不痛快的伴侣

第四节 灰度创新是制造结合部的联合创新

第五节 开放式创新与灰度创新的区别

第六节 灰度创新的价值去向

第二章 制造创新的国家土壤

第一节 德国从早期的染料革命到现在的工业4.0

第二节 美国制造创新的大时代变迁

第三节 日本推动创造性的合作研究

第三章 中国灰度创新:制造崛起

第一节 走向卓越制造的路径

第二节 全球化分工:灰度创新的贡献

第三节 制造难以大规模迁移的护城河

第四节 回岸制造不容易:灰度创新助推了利润

案例:灰度创新的放大效应:德国设计+中国制造

第四章 产业级生态:工业生态系统是创新的最好保障

第一节 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同级切换

案例1: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的探索

案例2:研华与大学的灰度创新

第二节 树状价值链网络

第三节 了解与支持代理商:农机与工程机械的代理商

第四节 产业集群的灰度创新:中心-卫星工厂体系

第五节 行业细分工导致大量的灰度创新

案例:工程机械代理商天远的多维度灰度创新

……

第五章 企业如何推动灰度创新

第六章 与下游用户合谋寻找灵感

第七章 善待供应商

第八章 灰度创新的基本法则

第九章 灰度创新失灵

第十章 流动式知识产权的界定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8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