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建,张冰
页数:33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173153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临床中药学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药临床应用为核心,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新时期创新型、复合型中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的领导与组织下,根据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近20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修订了本教材。本教材以“三基”、“五性”、“三特定”为编写指导方针,注重知识点、创新点和执业点的有机结合,突出中药学的基础性、适用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教材共有26章,~4章包括绪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影响中药作用的要素,重点介绍中药性能、功效、配伍以及影响合理用药的要素等基础理论;第5~26章按照中药功效分类,介绍400味常用单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等内容,要求掌握的中药有180味,熟悉120味,了解100味。
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中药与中药学的基本概念/1
第二节 中药发展简史/3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9
第一节 四气/9
第二节 五味/11
第三节 归经/13
第四节 升降浮沉/14
第五节 有毒无毒/16
第三章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19
第一节 中药的功效/19
第二节 主治病证/21
第三节 性、效、证间的关系/22
第四章 影响中药作用的要素/24
第一节 中药的品质/24
第二节 中药的应用/29
第五章 解表药/39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39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48
第六章 清热药/57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58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63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67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71
第五节 清虚热药/82
第七章 泻下药/89
第一节 攻下药/90
第二节 润下药/9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93
第八章 祛风湿药/99
第一节 祛风湿止痛药/100
第二节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103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107
第九章 化湿药/112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118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118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121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126
第十一章 温里药/130
第十二章 理气药/137
第十三章 消食药/147
第十四章 驱虫药/152
第十五章 止血药/158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159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163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165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167
第十六章 活血化瘀药/171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172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175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182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184
第十七章 化痰药/189
第一节 燥湿化痰药/190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194
第十八章 止咳平喘药/202
第十九章 安神药/210
第一节 镇惊安神药/210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214
第二十章 平肝潜阳药/218
第二十一章 息风止痉药/223
第二十二章 开窍药/231
第二十三章 补虚药/237
第一节 补气药/238
第二节 补血药/245
第三节 补阴药/249
第四节 补阳药/257
第二十四章 收涩药/270
第一节 收敛止汗药/270
第二节 涩肠止泻药/271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276
第二十五章 涌吐药/282
第二十六章 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285
附录/295
附录一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进展/295
附录二 历代代表本草著作简表/302
主要参考文献/308
索引/310
中药中文名称索引/310
中药拉丁学名索引/314
第一节 中药与中药学的基本概念/1
第二节 中药发展简史/3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9
第一节 四气/9
第二节 五味/11
第三节 归经/13
第四节 升降浮沉/14
第五节 有毒无毒/16
第三章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19
第一节 中药的功效/19
第二节 主治病证/21
第三节 性、效、证间的关系/22
第四章 影响中药作用的要素/24
第一节 中药的品质/24
第二节 中药的应用/29
第五章 解表药/39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39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48
第六章 清热药/57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58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63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67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71
第五节 清虚热药/82
第七章 泻下药/89
第一节 攻下药/90
第二节 润下药/9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93
第八章 祛风湿药/99
第一节 祛风湿止痛药/100
第二节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103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107
第九章 化湿药/112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118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118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121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126
第十一章 温里药/130
第十二章 理气药/137
第十三章 消食药/147
第十四章 驱虫药/152
第十五章 止血药/158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159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163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165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167
第十六章 活血化瘀药/171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172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175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182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184
第十七章 化痰药/189
第一节 燥湿化痰药/190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194
第十八章 止咳平喘药/202
第十九章 安神药/210
第一节 镇惊安神药/210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214
第二十章 平肝潜阳药/218
第二十一章 息风止痉药/223
第二十二章 开窍药/231
第二十三章 补虚药/237
第一节 补气药/238
第二节 补血药/245
第三节 补阴药/249
第四节 补阳药/257
第二十四章 收涩药/270
第一节 收敛止汗药/270
第二节 涩肠止泻药/271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276
第二十五章 涌吐药/282
第二十六章 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285
附录/295
附录一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进展/295
附录二 历代代表本草著作简表/302
主要参考文献/308
索引/310
中药中文名称索引/310
中药拉丁学名索引/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