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梅
页数:249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173160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的一个分册,全书根据新一轮中医药本科规划教材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全套教材在上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注重思想性、科学性、优选性、启发性和适用性,重点突出各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发展为宗旨,同时紧密结合各学科知识能力评价需求和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纸数融合、医教协同,供全国各高等学校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用。
作者简介
张梅,1984年7月本科毕业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以来,一直从事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承担了国家及部省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作为主持人及第二主研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共3项。围绕以上研究工作在相关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及交流论文70余篇。
目录
上篇 分析化学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第三节 定性分析简介
一、分析反应及反应条件
二、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三、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第五节 分析化学文献
一、专著
二、丛书和手册
三、分析化学核心期刊
四、常用化学网络数据库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一、气体试样的采集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
三、固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节 分析试样的分解、分离与富集
一、试样的分解
二、试样的分离与富集
第四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
二、试样组分的性质
三、试样组分的含量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
第五节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三、误差的传递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t分布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四、可疑值的取舍
五、显著性检验
六、相关与回归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二、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三、滴定方式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
二、标准溶液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一、滴定分析法的计算基础
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第三节 定性分析简介
一、分析反应及反应条件
二、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三、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第五节 分析化学文献
一、专著
二、丛书和手册
三、分析化学核心期刊
四、常用化学网络数据库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一、气体试样的采集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
三、固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节 分析试样的分解、分离与富集
一、试样的分解
二、试样的分离与富集
第四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
二、试样组分的性质
三、试样组分的含量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
第五节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三、误差的传递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t分布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四、可疑值的取舍
五、显著性检验
六、相关与回归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二、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三、滴定方式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
二、标准溶液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一、滴定分析法的计算基础
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
下篇 分析化学实验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