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管宗昌 著
页数:37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297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秦汉杂家杂而不杂,博大精深,其贡献是巨大而多方面的。本书以秦汉杂家最为重要的两大著作《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文本基础,由内而外、内外结合,充分展示杂家作品丰富生动的文学特征,进而描活、丰富对于秦汉杂家内涵的认识。
作者简介
管宗昌,197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曾在大连民族大学工作多年,2017年以人才引进到汕头大学文学院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会员。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著有《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研究》(辽海出版社2010年版)等著作多部。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包括《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理论版论文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论文《吕氏春秋的君臣和谐理念及其文学意义》获2018年辽宁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另有大连市社科成果三等奖一项,大连市优秀著作奖二等奖一项。
本书特色
战国秦汉间,是中国上古大动荡和重要的文化整合期,“杂家”应运而生,也孕育着承变。秦汉杂家杂而不杂,博大精深,其贡献是巨大而多方面的。本书深入杂家的两大传世之作——《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立足文本、对照统观,以透见秦汉杂家的总体文学风貌。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结构理念与结构方法(上)
第一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念统摄
第二节 “三才观”影响下的结构
第三节 经传结构的变形展现
第二章 结构理念与结构方法(下)
第一节 以题材为线索的结构编排
第二节 辩证与互补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 务求宏阔的结构理念
第三章 对历史故事及历史文献的处理
第一节 照抄为主和梢作编排
第二节 对长故事的改造
第三节 对短故事和典故的使用
第四章 议论中的杂家特征
第一节 对概念的宽泛化处理
第二节 议论的辩证性
第三节 开放性设计
第五章 对两个特定学说的考察
第一节 秦汉杂家与“九州说”的演进
第二节 秦汉杂家与“感应论”的演进
第六章 秦汉杂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第一节 秦汉杂家的文体学价值
第二节 在文章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结语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结构理念与结构方法(上)
第一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念统摄
第二节 “三才观”影响下的结构
第三节 经传结构的变形展现
第二章 结构理念与结构方法(下)
第一节 以题材为线索的结构编排
第二节 辩证与互补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 务求宏阔的结构理念
第三章 对历史故事及历史文献的处理
第一节 照抄为主和梢作编排
第二节 对长故事的改造
第三节 对短故事和典故的使用
第四章 议论中的杂家特征
第一节 对概念的宽泛化处理
第二节 议论的辩证性
第三节 开放性设计
第五章 对两个特定学说的考察
第一节 秦汉杂家与“九州说”的演进
第二节 秦汉杂家与“感应论”的演进
第六章 秦汉杂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第一节 秦汉杂家的文体学价值
第二节 在文章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结语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