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电影表演艺术论

封面

作者:齐士龙

页数:140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1060390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演员保持了本能,角色创造才能具有活力。但仅仅保持了本能,角色创造只不过刚刚建立起畸变的可能性,真正的角色创造,也即从自我出发,利用假定创造角色的工作,还必须依赖于畸变本色。

作者简介

  齐士龙,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原表演系主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城市大学文化学院名誉院长、表演学部主任。多年来,为北京电影学院和国内主要艺术院校及艺术研究单位任教讲学,涉足表演、导演、文学、摄影等多学科的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影视艺术界培养了大批知名专业艺术人才和教师。被北京电影学院授予学院荣誉——金烛奖。先后执导、编导了二十余部戏剧影视作品,撰写学术专著多部。运用“思维艺术化”理论进行积极大胆的艺术教学与科研探索,创造的“无剧本排戏法”和“奇思妙想”教学法,为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教育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录

上篇 性格创造的理论
一、人创造人的艺术
1.人演人
2.性格即人
3.性格的基础——自然的人
二、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坐标
1.性格与概念
2.性格的系统与结构
三、性格创造的实质——不变与畸变的创造
1.保持本能与畸变本色
2.畸变的实践与对本能的依赖性
四、创造力的层次
1.创造力的衡量
2.本能型与创造型

下篇 电影表演的特点——深层次的创造
一、电影表演艺术特点的泛说
二、深层次的创造
1.单一的“假定”展现与双重的“假定”创造
2.直接依赖于素质的第一性原则
3.存在就意味着表现
4.依重微波信息
5.在无限时空中求得新的对应
6.控制的第四层次
7.建立无级“纯相关”
8.与自然原态节奏同步
9.游戏感和表演意识
10.感觉的艺术——艺术感觉——角色教养

后记

节选

  《现代电影表演艺术论》:  比如:一个角色的性格基调是“虚伪”。虚伪这个概念,必须是演员通过研究剧本的人物行为获得的总体认识。而这总体认识又是由于人物的两个方面综合构成的:一方面是真诚,而另一方面又是欺骗。所以由其分体的行为与全部历史行为的存在与对比之后,获得了虚伪的印象。如若再现角色的虚伪,必须再次实施角色真诚与欺骗的两重行为,虚伪才可以为观众生动地感知。但是虚伪的个性概念,这个人物总基调既然是演员建立在感觉基调上的提炼物,这概念也必然带有一些个人的活气。因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由于对生活的不同认识,必然造成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深度不一的探究。因而对于同一个“虚伪”的概念,不同的演员会演绎出不同的译制品,这就有如不同修养的翻译家,对于同一段文字描写,可以翻译成不同的中文。“虚伪”的概念,对于修养不同的演员,在感觉的演绎中不可避免地会夹杂着独特的“个人气味”。所以这概念是建立在以演员自身对人、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与经验之上的角色译制品,是演员发自内心的抽象物,是为演员理解、感知和认可的有生气的概念。只有这种概念,才会具体帮助演员把握角色基调的魔力。就是这有活气的魔力,帮助演员以一种感知的平衡、印象的平衡、人类本能的平衡制约着演员的行动,使演员逐渐准确地实现着角色的基调——“虚伪”的个性概念。所以我说有一把魔尺,这魔尺就是由演员亲自感知提炼后,所得概念的活气。  演员自己苦心寻觅的个性概念,还会受到导演阐述概念的制约,因此演员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个性概念与导演阐述的概念相比较,从而作出必要的修正。而这修正后的个性概念,如果企图不失其活力,就必须再次重复寻觅角色动作,再次重复稀释概念的工作。但这反复不管持续多少次,其概念的依据永远都是作者的文字形象和演员自己认可的经验。这经验也包括刚刚向导演或别人学习得来的一切经验。  把握概念,是为了感觉角色的总体;实施行动,才是创造可见的性格。这是一条规律。但是演员仅仅把握基调,性格就会是单一的,人物就会是单色彩的,所以还必须突破基调。  事实上,生活中的人、艺术中的人,都不是单调的人。有人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变得愈来愈复杂。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简单过,只是我们尚不善于开掘这种性格的复杂性罢了。复杂和简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又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历史上很多大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高度才华,表现了人类头脑的极端复杂性,可是他们在生活方面的无能,却又暴露了人类头脑的简单性,任何人不可能什么都复杂,任何人也不可能事事都简单。当然人与人比是会有复杂和简单之别,但自己与自己比也会存在简单和复杂的方面。人是一种最富运动性的动物,当然他也许不如梅花鹿跑得快,然而人类的思维变化与心理运动速度是世上的一切生物所远远不及的。正是因为有了运动性,才造成了人类性格发展的可能性。历史上一些普遍的简单,到了现代社会也许变成了普遍的复杂;历史上一些普遍的复杂,到了今天也许恰恰是现代人的简单。所以泛泛地谈人的复杂性,我以为并不科学。在创作中,一些演员常常感到塑造历史人物比之现代人物更艰难,其中对于历史的陌生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现代演员和历史形象的相通性,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所以今天的“简单”碰上了历史的“复杂”;而今天的“复杂”又撞上了历史的“简单”,所以矛盾的统一就遇到了艰难。正如二十几岁的姑娘去扮演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简单恰恰碰上了19世纪的复杂。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电影表演艺术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