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上海地区美国电影的输入、放映与接受(1896—1949)

封面

作者:赵春晓著

页数:14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759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限定上海地区作为美国电影研究的文本范围, 结合上海特殊的政治格局、经济走向以及文化动态等外部生态, 从历时的角度梳理美国电影在中国不同时间阶段的表现形态, 廓清美国电影市场垄断格局之下上海早期特殊的产业格局以及市场放映体系的基本脉络, 以共时的角度透析美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深刻而复杂的“互文”关系。

作者简介

赵春晓,女,山东泰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讲师。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民族艺术》《山东社会科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等多项第一最、省部级科研及教学项目。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1项。

目录

引言 一种微观史学的研究实践
一 微观史的历史研究方法与类型实践
二 作为重要历史参照的美国电影
三 历史拾遗与他者再现:上海视域中的美国电影
四 整体史观照下的研究空缺与史学价值
第一章 市场考察与商业初试期(1896一1919)
第一节 “洋时尚”与作为媒介的上海
第二节 带有市场初探色彩的流动放映
第三节 “一战”爆发前后的放映格局变化
第四节 规模放映初现端倪
第二章 美国电影在沪放映的话语权建构(1919一1937)
第一节 资本背景以及投资特点
第二节 放映霸权的经济表征
第三节 电影批评视域中的传播
第四节 “明星效应”与文化想象
第五节 技术的先声:有声电影的到来
第三章 时局动荡中的断裂与接续(1937—1945)
第一节 “孤岛”时期:“鉴”与“镜”的繁荣异象
第二节 沦陷时期:禁映前后的被动言说
第四章 时代的失语与辉煌的失重(1945—1949)
第一节 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
第二节 裹挟中的挣扎与失语
结语美国电影在沪放映的微观史学研究价值
一 历史反思与产业意义
二 微观类型史学的实践特质
三 电影史研究的宏观与微观之链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上海地区美国电影的输入、放映与接受(1896—1949)》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