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剑华
页数:312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181444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粤派批评丛书”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组编。本书收入宋剑华关于文学史现象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分为上下两编共12章。上编6章主要是将在国内学界影响较大的、关于文学史现象研究的代表性文章集中起来,以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文学史观,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或《文学评论》等非常不错刊物。下编主要是选取了6篇文本分析的研究文章,并对学界认可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做出了全新解读和分析,同样在学界引起过较好的社会反响。
作者简介
宋剑华,男,1954年12月25日出生于,辽宁丹东人。文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佛光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有《胡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现象与中国文学》《三维视角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红色经典”的真实与传奇》等12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广东省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目录
代序——我与“粵派批评
上编 新文学史的宏观论述
第一章 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坚守
一、儒学进城与新文学培育期的文化背景
二、爱恨交织与新文学反传统的矛盾呈现
三、思想启蒙与新文学现代性的自我释义
第二章 “言志“诗学对新文学的内在影响
导言:“志”与“道”辩:从周作人与朱自清之争谈起
一、“言志“与“诗教“:中国现代启蒙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二、“缘情“与“性灵“:中国现代唯美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三、“见意“与“明道“:中国现代左翼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
导言:误读《易卜生主义》:中国“娜拉“的解放宣言
一、“出走“与“私奔“:中国“娜拉“的反抗模式
二、“迷失“与“彷徨“:中国“娜拉“的思维困惑
三、“沉思“与“反省“:中国“娜拉“的社会评说
第四章 “赵树理现象”的现代文学史意义
一、现代文学理念的形成与“赵树理现象”的历史必然性
二、农民话语写作与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的形成
三、时代政治风云变换与“赵树理神话”的历史沉浮
第五章 新文学中的“西方”与“传统”
一、“西方”崇拜:一种狂热时代的盲目情绪
二、“传统”批判:一种虚无主义的叛逆姿态
三、“狂欢”之后:一种不堪回首的悲凉心境
第六章 精英话语的另类言说
导言: “精英意识”与“民间立场”的错位对话
一、“五四”新文学的“民间立场”与“平民”意识
二、左翼革命文学的“民间立场”与“大众”想象
三、“解放区”文学的“民间立场”与“民族”形式
四、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
第七章 现代主义的中国化阐释与运作
一、现代主义:国内学界的自我定义
二、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表现征候
三、现代主义:中国文学的具体实践
下编 文学经典的微观分析
第八章 “未庄”为何难容“阿Q”
一、“阿Q”作为个体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二、“未庄”作为集体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三、《阿Q正传》与鲁迅早期思想的一致性
第九章 《林家铺子》,户政治经济学
一、《梦家铺子》里的“乌镇”政治学
二、《林家铺子》里的“乌镇”经济学
三、《林家铺子》里的“乌镇”辩证法
第十章 巴金为什么要反复地修改《家》
一、《家》的时间叙事与修改
二、《家》的思想叙事与修改
三、《家》的人物叙事与修改
第十一章 《骆驼祥子》的经典化历程
楔子:文学经典概念的理论困惑
一、曾经被冷落的《骆驼祥子》
二、逐渐经典化的《骆驼祥子》
结语:新文学经典化的历史启示
第十二章 《呼兰河传》与萧红的生命绝唱
一、时间的定格——刻骨铭心的小城记忆
二、思想的沉淀——回归理性的故乡叙事
三、精神的守望——无地彷徨的文化寻根
第十三章 重识《死水微澜》的艺术价值
一、《死水微澜》空间叙事的典型性问题
二、《死水微澜》人物叙事的典型性问题
三、《死水微澜》历史叙事的典型性问题
第十四章 《围城》与现代知识精英的神话破灭
一、《围城》:留洋文化的真相还原
二、《围城》:高等教育的内幕揭秘
三、《围城》:现代女性的灵魂剖析
后记
上编 新文学史的宏观论述
第一章 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坚守
一、儒学进城与新文学培育期的文化背景
二、爱恨交织与新文学反传统的矛盾呈现
三、思想启蒙与新文学现代性的自我释义
第二章 “言志“诗学对新文学的内在影响
导言:“志”与“道”辩:从周作人与朱自清之争谈起
一、“言志“与“诗教“:中国现代启蒙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二、“缘情“与“性灵“:中国现代唯美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三、“见意“与“明道“:中国现代左翼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
导言:误读《易卜生主义》:中国“娜拉“的解放宣言
一、“出走“与“私奔“:中国“娜拉“的反抗模式
二、“迷失“与“彷徨“:中国“娜拉“的思维困惑
三、“沉思“与“反省“:中国“娜拉“的社会评说
第四章 “赵树理现象”的现代文学史意义
一、现代文学理念的形成与“赵树理现象”的历史必然性
二、农民话语写作与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的形成
三、时代政治风云变换与“赵树理神话”的历史沉浮
第五章 新文学中的“西方”与“传统”
一、“西方”崇拜:一种狂热时代的盲目情绪
二、“传统”批判:一种虚无主义的叛逆姿态
三、“狂欢”之后:一种不堪回首的悲凉心境
第六章 精英话语的另类言说
导言: “精英意识”与“民间立场”的错位对话
一、“五四”新文学的“民间立场”与“平民”意识
二、左翼革命文学的“民间立场”与“大众”想象
三、“解放区”文学的“民间立场”与“民族”形式
四、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
第七章 现代主义的中国化阐释与运作
一、现代主义:国内学界的自我定义
二、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表现征候
三、现代主义:中国文学的具体实践
下编 文学经典的微观分析
第八章 “未庄”为何难容“阿Q”
一、“阿Q”作为个体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二、“未庄”作为集体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三、《阿Q正传》与鲁迅早期思想的一致性
第九章 《林家铺子》,户政治经济学
一、《梦家铺子》里的“乌镇”政治学
二、《林家铺子》里的“乌镇”经济学
三、《林家铺子》里的“乌镇”辩证法
第十章 巴金为什么要反复地修改《家》
一、《家》的时间叙事与修改
二、《家》的思想叙事与修改
三、《家》的人物叙事与修改
第十一章 《骆驼祥子》的经典化历程
楔子:文学经典概念的理论困惑
一、曾经被冷落的《骆驼祥子》
二、逐渐经典化的《骆驼祥子》
结语:新文学经典化的历史启示
第十二章 《呼兰河传》与萧红的生命绝唱
一、时间的定格——刻骨铭心的小城记忆
二、思想的沉淀——回归理性的故乡叙事
三、精神的守望——无地彷徨的文化寻根
第十三章 重识《死水微澜》的艺术价值
一、《死水微澜》空间叙事的典型性问题
二、《死水微澜》人物叙事的典型性问题
三、《死水微澜》历史叙事的典型性问题
第十四章 《围城》与现代知识精英的神话破灭
一、《围城》:留洋文化的真相还原
二、《围城》:高等教育的内幕揭秘
三、《围城》:现代女性的灵魂剖析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