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子朴,毛振明主编
页数:203页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97028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小学教育 (全科教师) 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融合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一线小学各方的实践经验, 内容上放低起点、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便于自学, 适用于高校“一专多能”全科教师的培养, 适用于广大一线在职小学教师的转型培训。书稿“以成就目标”的编写模式, 主要包括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小学体育研究方法等。
目录
第一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地位与特征
第二节 我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 小学生身心发展与体育教育
第一节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小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与体育教育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体育教育
第三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知识
第一节 运动与德育
第二节 运动与生理
第三节 运动与卫生
第四节 运动与饮食
第五节 运动与安全
第六节 运动与损伤
第四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第五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概念解析
第一节 水平一课程教材概念解析
第二节 水平二课程教材概念解析
第三节 水平三课程教材概念解析
第六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节 教材内容的安排与编排
第二节 教材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 教材分析的案例
第七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
第一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八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段教学计划
第三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期教学计划
第四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教学计划
第九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
第一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实施
第十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概述
第二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小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节选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就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价身体形态的发展状况。小学生的身体形态与成人不同,它受身体发育两次突增期的影响,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重心不稳,皮下脂肪较多分布于四肢,躯干分布较少。10岁以后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由于骨骼、肌肉迅速发育,身体形态变化较大。 (二)骨骼与关节 在人体运动中,骨骼起着杠杆作用,骨关节起着枢纽作用。小学生骨骼的特点是软骨组织较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故小学生的骨富有弹性,但坚固性差。由于骨的硬度小、韧性大,因而不易骨折,易弯曲变形。小学生骨骼的发育主要是骺软骨骨化成骨,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差。 (三)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所组成。②儿童心血管系统随年龄增长逐步完善。安静时,儿童心率要比成人跳得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成人稳定期。小学生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较高,在身体活动和情绪紧张时容易出现心跳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现象。小学生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小,但其相对值比成年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保证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要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了小学生的心脏能适应短时剧烈的体育活动。但由于心脏发育不完善,在与成年人进行同样负荷运动时,心率比成人高,这说明小学生在运动时主要靠提高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青春期前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其原因是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因此血管内的阻力越小。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新鲜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小学生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黏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弹力组织增加,肺容量也增大。小学生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肺活量逐渐增加。由于小学生的呼吸肌发育尚未完善,胸廓小、肺活量不大,在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中主要通过加大呼吸频率来增加肺通气量。 (五)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小学生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与抑制发展不平衡,其中兴奋占优势,注意力容易分散,主要体现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方面。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主要表现在容易疲劳,但是。恢复也快。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但在青春期开始的一段时间,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可能暂时下降,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特征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饮食、营养、锻炼等相关。 (一)力量 力量是人体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外界阻力的能力。力量发育和肌肉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肌肉快速增长期,前臂屈肌在8~15岁,腿部弹跳力在7-14岁。少年儿童力量素质发育的整体特点是男生在16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16岁以后开始缓慢下来,22-23岁可达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减慢。而女生在13岁以后开始缓慢并有下降趋势,16岁又回升,18-22岁可达最高峰,以后趋于缓慢并稳定下来。男女间18-23岁差异最大。儿童力量素质的训练,一般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