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培峰
页数:26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52393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特殊教育本体论”,包括“特殊教育本体存在的认识”、“特殊儿童本体存在的认识”。第二部分“特殊教育价值论”,包括“特殊教育价值论的认识”、“特殊儿童尊严自由与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生活与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社会适应与特殊教育”。第三部分“特殊教育过程论”,包括:“特殊教育知识建构的科学哲学阐释”、“特殊教育政策建构的政治哲学阐释”、“全纳教育实现的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阐释”。
作者简介
王培峰,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10年至今先后担任《特殊教育概论》、《基础盲文》、《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教育哲学》(选修)课程教学。著有《特殊教育政策:正义及其巨局限》、《特殊教育哲学:本体论与价值论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目录
第一讲 特殊教育哲学概述
第一节 关于哲学的基本认识
一、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关于哲学内涵的基本解释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范畴
第二节 特殊教育哲学概念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特殊教育哲学
二、特殊教育哲学的特征
第三节 特殊教育哲学的价值意义
一、特殊教育哲学的实践价值
二、特殊教育哲学的理论价值
三、特殊教育哲学的学科建设价值
四、特殊教育哲学对特殊教育者的人本关怀价值
第四节 特殊教育哲学的主要知识范畴
一、特殊教育本体论
二、特殊教育价值论
三、特殊教育过程论
第一部分 特殊教育本体论
第二讲 特殊教育本体存在
第一节 本质主义及其与特殊教育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本质主义
二、特殊教育本体的本质主义逻辑
第二节 本质主义的特殊教育存在范式与内涵
一、本质主义的特殊教育存在范式
二、本质主义的特殊教育内涵
第三节 现象学及其与特殊教育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现象学
二、特殊教育本体的现象学逻辑
第四节 现象学视野的特殊教育本体存在
一、特殊教育本体存在的时间性向度
二、特殊教育存在的空间性向度
第三讲 特殊儿童本体存在
第一节 人类差异及其意义
一、人类差异
二、人类差异的意义
第二节 特殊儿童认识观变迁的审视
一、特殊儿童“非人观”阶段
二、特殊儿童“异质人观”阶段
三、特殊儿童“同质人观”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人学视阈的特殊儿童本体存在观
一、马克思人学理论基本认识
二、马克思人学视野的特殊儿童存在观及其启示
第四节 特殊儿童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的自然存在及其教育意义
二、特殊儿童的社会存在及其教育意义
第二部分 特殊教育价值论
第四讲 特殊教育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节 特殊教育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关于特殊教育价值认识的主要观点与问题
二、特殊教育价值认识的主体论、客体论、关系说价值论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特殊儿童存在论价值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启示
二、特殊儿童存在论价值论
第三节 特殊教育价值基本特点与范畴
一、特殊教育价值的内在性
二、特殊教育的人道主义抽象价值与具体实践价值
第五讲 特殊儿童尊严、自由与特殊教育
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目的性生存
一、目的性生存与特殊儿童
二、特殊儿童目的性生存的教育困境
第二节 特殊儿童尊严与特殊教育
一、特殊儿童生命尊严的内在根源
二、特殊儿童尊严与特殊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特殊儿童自由与特殊教育
一、关于自由的基本认识
二、特殊儿童自由与知识的关系
三、特殊儿童自由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讲 特殊儿童生活与特殊教育
第一节 特殊儿童生活及其审思
一、关于生活的基本认识
二、关于特殊儿童生活的认识
三、特殊儿童生活的审思
第二节 特殊儿童生活与特殊教育的关系及其影响
一、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生活的关系
二、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方式
三、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路径
四、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生活影响的局限
第七讲 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社会适应与特殊教育
第一节 关于特殊儿童缺陷的基本认识
一、科学视角的缺陷
二、哲学视野的缺陷
第二节 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特殊教育
一、关于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的认识
二、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的审视
三、特殊儿童缺陷精神补偿的教育实现路径
第三节 关于特殊儿童社会适应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二、特殊儿童社会适应的逻辑和特征
第四节 特殊儿童社会适应与特殊教育:以视障学生为例
一、视障学生社会适应的困境
二、促进视障学生社会适应的教育路径
第三部分 特殊教育过程论
第八讲 特殊教育知识建构的科学哲学阐释
第一节 特殊教育知识的认识论及其逻辑
一、特殊教育知识的经验论逻辑
二、特殊教育知识的唯理论逻辑
三、当代特殊教育知识的“建构主义的经验主义”认识论逻辑
第二节 当代特殊教育知识特征与建构路径
一、当代特殊教育知识特征
二、当代特殊教育知识建构的路径
第九讲 特殊教育政策建构的政治哲学阐释
第一节 关于正义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正义
二、道义论正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道义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一、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道义论政治哲学奠基
二、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局限性
三、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实现路径
第十讲 全纳教育实现的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阐释
第一节 全纳教育的文化哲学理念与实现路径
一、关于文化哲学的基本认识
二、全纳教育的文化哲学理念
三、全纳教育的文化建构与创新
第二节 全纳教育的生态哲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一、关于生态哲学的基本认识
二、全纳教育的生态哲学内涵
三、全纳教育的生态哲学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关于哲学的基本认识
一、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关于哲学内涵的基本解释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范畴
第二节 特殊教育哲学概念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特殊教育哲学
二、特殊教育哲学的特征
第三节 特殊教育哲学的价值意义
一、特殊教育哲学的实践价值
二、特殊教育哲学的理论价值
三、特殊教育哲学的学科建设价值
四、特殊教育哲学对特殊教育者的人本关怀价值
第四节 特殊教育哲学的主要知识范畴
一、特殊教育本体论
二、特殊教育价值论
三、特殊教育过程论
第一部分 特殊教育本体论
第二讲 特殊教育本体存在
第一节 本质主义及其与特殊教育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本质主义
二、特殊教育本体的本质主义逻辑
第二节 本质主义的特殊教育存在范式与内涵
一、本质主义的特殊教育存在范式
二、本质主义的特殊教育内涵
第三节 现象学及其与特殊教育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现象学
二、特殊教育本体的现象学逻辑
第四节 现象学视野的特殊教育本体存在
一、特殊教育本体存在的时间性向度
二、特殊教育存在的空间性向度
第三讲 特殊儿童本体存在
第一节 人类差异及其意义
一、人类差异
二、人类差异的意义
第二节 特殊儿童认识观变迁的审视
一、特殊儿童“非人观”阶段
二、特殊儿童“异质人观”阶段
三、特殊儿童“同质人观”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人学视阈的特殊儿童本体存在观
一、马克思人学理论基本认识
二、马克思人学视野的特殊儿童存在观及其启示
第四节 特殊儿童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的自然存在及其教育意义
二、特殊儿童的社会存在及其教育意义
第二部分 特殊教育价值论
第四讲 特殊教育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节 特殊教育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关于特殊教育价值认识的主要观点与问题
二、特殊教育价值认识的主体论、客体论、关系说价值论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特殊儿童存在论价值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启示
二、特殊儿童存在论价值论
第三节 特殊教育价值基本特点与范畴
一、特殊教育价值的内在性
二、特殊教育的人道主义抽象价值与具体实践价值
第五讲 特殊儿童尊严、自由与特殊教育
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目的性生存
一、目的性生存与特殊儿童
二、特殊儿童目的性生存的教育困境
第二节 特殊儿童尊严与特殊教育
一、特殊儿童生命尊严的内在根源
二、特殊儿童尊严与特殊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特殊儿童自由与特殊教育
一、关于自由的基本认识
二、特殊儿童自由与知识的关系
三、特殊儿童自由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讲 特殊儿童生活与特殊教育
第一节 特殊儿童生活及其审思
一、关于生活的基本认识
二、关于特殊儿童生活的认识
三、特殊儿童生活的审思
第二节 特殊儿童生活与特殊教育的关系及其影响
一、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生活的关系
二、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方式
三、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路径
四、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生活影响的局限
第七讲 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社会适应与特殊教育
第一节 关于特殊儿童缺陷的基本认识
一、科学视角的缺陷
二、哲学视野的缺陷
第二节 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特殊教育
一、关于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的认识
二、特殊儿童缺陷补偿的审视
三、特殊儿童缺陷精神补偿的教育实现路径
第三节 关于特殊儿童社会适应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二、特殊儿童社会适应的逻辑和特征
第四节 特殊儿童社会适应与特殊教育:以视障学生为例
一、视障学生社会适应的困境
二、促进视障学生社会适应的教育路径
第三部分 特殊教育过程论
第八讲 特殊教育知识建构的科学哲学阐释
第一节 特殊教育知识的认识论及其逻辑
一、特殊教育知识的经验论逻辑
二、特殊教育知识的唯理论逻辑
三、当代特殊教育知识的“建构主义的经验主义”认识论逻辑
第二节 当代特殊教育知识特征与建构路径
一、当代特殊教育知识特征
二、当代特殊教育知识建构的路径
第九讲 特殊教育政策建构的政治哲学阐释
第一节 关于正义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正义
二、道义论正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道义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一、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道义论政治哲学奠基
二、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局限性
三、特殊教育政策正义的实现路径
第十讲 全纳教育实现的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阐释
第一节 全纳教育的文化哲学理念与实现路径
一、关于文化哲学的基本认识
二、全纳教育的文化哲学理念
三、全纳教育的文化建构与创新
第二节 全纳教育的生态哲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一、关于生态哲学的基本认识
二、全纳教育的生态哲学内涵
三、全纳教育的生态哲学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