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高等教育心理学

封面

作者:刘纯龙

页数:25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405225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心理学》共分11章,由基本理论、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品德与群体心理、教师心理、心理健康6个版块组成。内容既包括了国际当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新发展,又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尽量使心理学本土化与生活化。全书体例新颖、实用性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述了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动机、知识获得、学习迁移、注意与高校教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个别差异与教育、品德与群体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等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适合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者、高等教育研究者及大学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四章 知识的获得

第一节 知识的获得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感知与观察

第三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

第四节 思维与知识的理解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问题解决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七章 注意与高校教学

第一节 注意概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第八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

第四节 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与群体心理

第一节 品德概述及其形成理论

第二节 群体概述与大学生的班集体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第四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

第十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第十一章 高校教师心理

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第二节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专长的提升

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高等教育心理学》: 二、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感性知识进行复杂加工而完成的。因此,知识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个别特性,分别加以考察的过程。与此相反,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联结起来加以考察的过程。对于一种新事物,起初我们只有模糊、笼统的认识,但是通过分析能对其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属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综合将分析过的各个部分和各种特性全部联系起来,这时对事物的整体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的过程,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当我们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时,也是在揭示这个事物的各个部分、特性、方面之间的联系、关系和依存性,即在进行综合。 分析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过滤式分析和综合式分析。过滤式分析是尝试对问题情境作初步的分析,它能逐渐淘汰那些无效的尝试。综合式分析是通过综合有方向的分析,它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它是分析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比较、分类、系统化 (1)比较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被比较的事物之间异同点的过程。可以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前后变化进行比较,以便了解事物发展的进程,也可以在同时存在的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辨别事物间的异同。比较总是和分析、综合相互联系着的。分析、综合是比较的前提。例如,为了比较两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必须把两个学生的学习分别地划分为学习的成绩、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已有的基础、学习的条件等方面,这就是分析。然后,再把他们学习的各个相对应的方面一一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最后再把各相对应的异同点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是综合。 (2)分类 分类是通过比较确定了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据此把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将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划为一类,再根据其小的差异点将它们再划分为同一类中不同的小类别,这样就可以揭示事物的一定从属关系和不同的等级。 (3)系统化 系统化是在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将一类事物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各门科学知识、各种组织机构,都有一定的条理、顺序、层次、门类,这都是系统化的结果。 3.抽象、概括、具体化 (1)抽象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取同类物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抽象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抽象就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概括 概括是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过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进行概括。抽象与概括是密切联系着的,通过概括就可以形成概念。 (3)具体化 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原理、理论用来认识新的具体对象的过程,也就是把一般原理用于具体的、个别的场合。具体化使一般的、抽象的东西和直观的、感性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变得更容易理解。 分析和综合是知识理解的基本过程。这是因为,其他过程都是从分析、综合过程派生出来的,或者都是分析、综合的表现和运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高等教育心理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9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