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泉根著
页数:2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02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史、论、评三方面多维度地阐释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就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问题,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文学制度、发展思潮与审美追求,以及重要作家的个案研究等,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本书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完整梳理了百年来的儿童文学发展线索,并结合几个重要的个案研究,形成点、线、面融合的立体式的研究视角。本书坚持问题意识、学术原创、中国立场,是一部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积几十年的研究功力,完成一部全景、立体式的作品。是一部充满中国味儿的学术原创著作。
作者简介
王泉根,浙江绍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任韩国国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8年起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起)。主要学术兼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研究。著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担当与建构》《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儿童文学的精气神》《中国人名文化》《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折》等十余种著作,以及散文集《北京的“学术气场”》等;教材《儿童文学教程》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2001)、教育部首届(1995)与第三届(200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11)等。中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自2000年起,曾先后指导2名博士后、30名博士生(其中6人来自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自1993年起,曾先后指导49名硕士生(1人来自泰国)。独立承担或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目录
第一节 作为两代人的文化规范与文化传递的文学
第二节 “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第三节 儿童文学如何坚持“以善为美”的美学理想
第二章 现实主义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
第一节 中国文学、文化的现实主义传统
第二节 中国儿童文学的神话与古典童话的传统资源
第三节 中国儿童文学的时代规范与社会现实语境
第四节 中国儿童文学的实用主义与作家使命
第三章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深耕与多维建构
第一节 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起点
第二节 建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
第三节 观念的分歧与争鸣
第四节 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遗产与历史经验
第四章 近现代语文教科书与儿童文学
第一节 晚清教改与商务印书馆的“最新国文教科书”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
第三节 叶圣陶的儿童文学观与《开明国语课本》
第五章 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儿童文学的左翼潮汐与“革命范式”
第一节 左翼儿童文学与配合“一切革命的斗争”
第二节 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等的儿童文学实践
第三节 张天翼的现实主义长篇童话创作
第四节 科学文艺的兴起
第六章 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时代规范与救亡主题
第一节 抗战救亡题材的儿童文学
第二节 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儿童文学
第三节 “孤岛”上海的儿童文学
第四节 延安根据地的儿童文学
第七章 “十七年”儿童文学演进的整体考察
第一节 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双重领导下的童书出版与儿童文学
第二节 少先队的文学与“共产主义的教育方向性”
第三节 苏联儿童文学对“十七年”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八章 21世纪儿童文学的新发展与新作为
第一节 原创儿童文学的逆势上扬与第五代作家的崛起
第二节 “双轨并进”的创作态势
第三节 现实主义精神与“农民工子弟文学”
第四节 多元共生的儿童文学新格局
第五节 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作为
第九章 现代童话创作的双子星座
第一节 叶圣陶童话的开创性贡献
第二节 张天翼童话的艺术创新
第三节 叶圣陶童话与张天翼童话之比较
第十章 曹文轩模式与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
第一节 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
第二节 曹文轩模式:《草房子》
第三节 曹文轩模式:《火印》与《大王书》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