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金城著
页数:36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02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和文学大变局中,研究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历史性变化及其与社会变革、文化变迁、价值重建、思想资源等方面的关系,揭示现当代文学思潮演变的基本轨迹和深层原因,勾勒描述文学景观、艺术追求、审美风范的状貌与民族精神重铸的关系。是一本另辟蹊径的文学思潮研究论著。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价值系统研究的主要成果集萃。突破一般文学思潮研究从纵向进行史的梳理的理论研究,选择文学思潮中的重要现象和重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兼顾文学思潮演变研究,凸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理论问题。问题意识、追求原创性和理论深度是其主要特点。
作者简介
程金城,甘肃泾川人。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2018年8月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华艺术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曾任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委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副主编,兰州大学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等。曾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并涉猎艺术学理论。主要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文艺人类学、史前艺术和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他刊物发表百余篇,30多篇被转载。有“程金城文存”七卷,含《原型批判与重释》《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中国文学原型论》《中国陶瓷美学》《中国西部艺术论》《中国彩陶艺术论》;主编《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大学人文导读》《古道意象》《穿越时空的生命韵律》《地域文学的自信与自省》和“走进西部丛书”等;合著《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寻踪》《跨世纪的传播与接受》《审美学教程》等。近年来的论文主要在文学人类学、丝绸之路艺术和文学研究方面,如《典型向意象的流变》《文学人类学与丝绸之路文学话语》《丝绸之路文学新探》《丝绸之路文化的艺术表达》《丝绸之路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丝绸之路艺术廊道》《丝绸之路艺术基质》等。学术成果获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文联山花奖,敦煌文艺奖和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社会重大变革与文学价值体系重建”(2002)、“文学人类学与当代文学批评范式转换”(2011);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2016),为首席专家。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文艺界创新拔尖人才,甘肃省 “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 1993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
目录
第一节 “价值重估”与文学价值研究
第二节 文学价值论范畴及研究范式
第三节 中国新文学价值重建的含义
第四节 文学价值重建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价值体系的历时研究
第一节 文学价值体系重建的酝酿
第二节 文学价值体系的第一次重建与缠变
第三节 文学价值体系从适应性调整到第二次重建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与文学价值体系的第三次重建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格局的形成及反思
第一节 东西方文学“反传统”与中国新文学史格局
第二节 “再现”文学的强化及曲折
第三节 表现文学的创新及流变
第四章 历史责任、生命本真的对峙与融通
第一节 两大文学思潮的对峙
第二节 意义追寻的热切与价值冲突的激化
第三节 走出循环与融通整合
第五章 生命过程的解释与反抗困境的努力
第一节 文学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
第二节 鲁迅等对生命过程艺术解释的开拓
第三节 从生命过程艺术解释到历史过程的宏大叙事
第四节 反抗人生困境的努力与文学走出困境的艰难
第六章 价值与真理之关系
第一节 文学真理观: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第二节 文学价值与真理关系问题的反思
第三节 寻求文学价值与真理的和谐统一
第七章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影响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两种文艺倾向与西方两大哲学思潮
第二节 科学精神:传统与现代
第三节 人本意识:理性与非理性
第八章 内倾型作家和抽象性作品
第一节 .心理类型与作品特质
第二节 抽象性作品的价值取向
第九章 民族精神改造和理想人格设计
第一节 人格观念在现代的缠变
第二节 理想人格设计概观
第三节 传统人格的批判与再造
第十章 中国表现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消歇
第一节 表现主义理论的译介、传播和阐发
第二节 表现主义作家作品的翻译和介绍
第三节 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高涨
第四节 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嬉变与消退
第五节 中国表现主义诗学的思考
第十一章 异邦新声与传统资源
第一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第三节 传统的反叛与融通
第十二章 神圣与世俗的悖反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价值实现与读者的兴趣培养
第二节 文学神圣与世俗的不同取向
第十三章 人类性要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位
第一节 曾经被遮蔽的人类性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人类性要素
附录:论茅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