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医食疗药膳技术/汪碧涛

封面

作者:汪碧涛

页数:237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1222089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编写特色是以疾病为纲,重点突出各系统疾病的辨证施膳。并且在配方解析方面除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特别融入了现代药理学及营养学知识,更加适合现代中医、中药、康复、针灸推拿、护理、营养等专业使用,是药膳类教材的重大改革。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的中医药膳基础理论、药膳制作基本技能、常用药膳原料。下篇分为循环系统疾病药膳、呼吸系统疾病药膳、消化系统疾病药膳、泌尿系统疾病药膳、血液系统疾病药膳、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药膳、神经系统疾病药膳、外科疾病药膳、妇科疾病药膳、儿科疾病药膳、五官皮肤疾病药膳等。每个疾病按照概述、饮食宜忌、辨证施膳依次列出。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通,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用性;

目录

上篇药膳学基础1
第一章药膳理论1
第二章药膳制作基本技能4
第一节药膳原料的炮制4
第二节药膳制作工艺7
中篇 常用的药膳原料12
第三章解表类药膳原料12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药膳原料12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药膳原料14
第四章清热类药膳原料17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药膳原料17
第二节清热解毒类药膳原料20
第三节清热解暑类药膳原料22
第五章化痰止咳平喘类药膳原料25
第一节化痰类药膳原料25
第二节止咳平喘类药膳原料27
第六章消食类药膳原料30
第七章理气类药膳原料33
第八章活血类药膳原料36
第九章温里类药膳原料39
第十章化湿类药膳原料42
第十一章祛风湿类药膳原料45
第十二章利水渗湿类药膳原料48
第十三章泻下通便类药膳原料51
第十四章安神类药膳原料54
第十五章平肝潜阳类药膳原料56
第十六章补益类药膳原料59
第一节补气类药膳原料59
第二节补阴类药膳原料62
第三节补血类药膳原料65
第四节补阳类药膳原料68
下篇 常见病药膳食疗技术73
第十七章循环系统疾病食疗药膳73
第一节高血压病73
第二节低血压76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79
第四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1
第五节高黏血症84
第十八章呼吸系统疾病食疗药膳87
第一节感冒87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89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94
第十九章消化系统疾病食疗药膳97
第一节慢性胃炎97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99
第三节脂肪肝103
第四节慢性腹泻106
第五节胆囊炎111
第六节便秘115
第二十章泌尿系统疾病食疗药膳120
第一节慢性前列腺炎120
第二节慢性肾炎122
第三节泌尿系结石124
第四节泌尿系感染127
第二十一章血液系统疾病食疗药膳130
第一节慢性系统性疾病的贫血130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132
第三节白细胞减少症134
第二十二章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食疗药膳138
第一节糖尿病138
第二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1
第三节高脂血症143
第四节肥胖症145
第五节更年期综合征148
第二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食疗药膳150
第一节脑动脉硬化症150
第二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3
第三节脑梗死154
第四节老年痴呆158
第五节抑郁症160
第六节神经衰弱163
第七节偏头痛165
第二十四章外科疾病食疗药膳170
第一节直肠脱垂170
第二节颈椎病172
第三节肩关节周围炎174
第四节痔177
第二十五章五官皮肤疾病食疗药膳179
第一节视力减退179
第二节青光眼180
第三节慢性咽炎183
第四节耳聋185
第五节神经性皮炎188
第六节皮肤瘙痒症190
第七节痤疮192
第八节黄褐斑195
第二十六章妇科疾病食疗药膳199
第一节痛经199
第二节闭经202
第三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4
第四节盆腔炎207
第五节妊娠呕吐209
第六节产后缺乳211
第二十七章儿科疾病食疗药膳214
第一节小儿腹泻214
第二节小儿贫血217
第三节佝偻病219
第四节小儿遗尿220
第五节小儿营养不良222
实训指导225
实训一发散风寒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26
实训二发散风热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26
实训三清热解暑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27
实训四温里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28
实训五消食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29
实训六补气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0
实训七补阳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0
实训八滋阴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1
实训九补血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2
实训十秋季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3
实训十一补益五脏类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4
实训十二气滞血瘀型高血压人群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5
实训十三实热型便秘人群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5
实训十四脾虚不运型肥胖人群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6
实训十五肝气郁结型黄褐斑人群药膳组方配伍及制作237
参考文献238

节选

  《中医食疗药膳技术(汪碧涛)》:  炮制,是指对药膳原材料的加工准备,需要采用一些较为特殊的制剂工艺。具体地说,是结合了中药的炮制工艺和食物的准备过程,但与中药加工亦有不同。  一、炮制目的  药膳所用药物和食物在制作及烹调前,必须对所用原料进行加工炮制,使其符合食用、防病治病及烹调、制作的需要。  (1)除去杂质和异物,保证药膳的卫生未经炮制的原料多带有一定的泥水杂质、皮筋、毛皮等非食用部分,制作药膳前必须经过严格分离、清洗,达到洁净的要求。  (2)矫味矫臭,增强药膳的美味某些原料有特殊的不良气味,为人所厌,如羊肉之膻味、紫河车之血腥、狗肾的腥臭、鲜笋的苦涩,必须经过炮制以消除,方能制作出美味药膳。  (3)选取效能部位,发挥更好的疗效很多原料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作用,如莲子补脾止泻、莲子心清心安神、莲房化瘀止血等。选取与药膳功效最相宜的部分,减少“药”对食物的影响,更好地发挥药膳的功效。  (4)增强原料功能,提高药膳的效果未经炮制的某些原料作用不强,须经炮制以增强作用。如香附醋制后易入肝散邪,雪梨去皮用白矾水浸制能保持色鲜并增强祛痰作用。  (5)减轻原料毒性,保证食用安全为防止毒性影响,必须对有毒原料进行炮制加工以消除或减轻毒性。如生半夏能使人呕吐、咽喉肿痛,炮制后可消除这些毒性作用。  (6)改变原料性能,有选择性地发挥作用如生地黄性寒,善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炮制成熟地黄后则性温,长于补血滋阴;花生性平,炒熟后则性温。  (7)保持原料成分,利于工业化生产为避免某些原料的有效成分损失,或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对某些原料采用科学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以保持食品含量、质量稳定,或便于批量制作。如用金银花制取金银花露,从鸡肉中提取鸡精。  二、炮制方法  1.净选  选取原料的应用部分,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分,以适应药膳的要求,常根据不同原料选用下述方法。  (1)筛选拣或筛除泥沙杂质,除去虫蛀、霉变部分。  (2)刮刮去原料表面的附生物与粗皮。如将杜仲、肉桂去粗皮,将鱼去鳞。  (3)火燎在急火上快速烧燎,除去原料表面绒毛或须根,但不能使原料内质受损。如将狗脊、鹿茸燎后刮去绒毛,将禽肉燎去细毛。  (4)去壳硬壳果类原料须除去硬壳,便于准确投料与食用,如白果、核桃、板栗等。动物类原料去蹄爪或去皮。  (5)碾除去原料表面非食用部分,如将刺蒺藜、苍耳碾去刺,或将原料碾细备用。  2.浸润  用水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但有些原料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处理不当则容易降低药效,故应根据原料的不同特性选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1)洗除去原料表面的泥沙、异物。绝大多数原料都必须清洗。  (2)泡质地坚硬的原料经浸泡后能软化,便于进一步加工。蔬菜类经浸泡可除去残留的农药。  (3)润不宜水泡的原料需用液体浸润,使其软化而又不至于丢失有效成分。浸润常有下列各种方法。  ①水润如清水润燕窝、贝母、冬虫夏草、银耳、蘑菇等。  ②奶汁润多用牛、羊乳,如润茯苓、润人参等。  ③米泔水润常用于消除原料的燥性,如润苍术等。  ④药汁润常使原料具有某些药性,如山楂汁浸牛肉干、吴茱萸汁浸黄连等。  ⑤碱水润常使用5%碳酸钠溶液或石灰水润发鱿鱼、海参、鹿筋、鹿鞭等。  3.漂制  为减低某些原料的毒性和异味,常采用在水中较长时间和多次换水的漂洗法,如漂半夏。漂洗时间长短和换水次数需根据原料性质、季节气候的不同来决定。冬季每日换1次水,夏季则宜换2~3次水,一般漂3~10天。  4.抑啤 ℃恐浦赣梅兴对原料进行处理。目的是:①除去种皮,将原料微煮,易搓去皮,如杏仁、扁豆等去皮常用;②汆去血水,使食品味鲜汤清,如去鸡鸭等肉类血水;③除腥膻味,如熊掌、牛鞭等多加葱叶、生姜、料酒同煮。  5.焯法  焯法指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略微一煮就捞出来。  6.切制  切制指对下晶原料经净选、软化后,或新鲜原料经洗净后,根据性质的不同、膳肴的差异,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块、丁、节、丝等不同形状,以备制膳需要。切制要注意刀工技巧,其厚薄、大小、长短、粗细等尽量均匀,方能保证美观的药膳外形。  药膳原料经过上述的准备过程后,尚须按要求进行炮制,以获得药膳良好的味与效。  7.炒制  炒制指将原料在热锅内翻动加热,炒至所需要的程度。一般有下述方法。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医食疗药膳技术/汪碧涛》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