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家形象建构比较研究——以中英在非洲殖民主义指责下形象塑造为例

封面

作者:刘明周

页数:13,226页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80487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中英形象建构的施动者、形象建构的实质内容、形象建构中的核心价值、形象建构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形象建构中的受众分类等, 对两国的国家形象建构进行系统比较, 努力阐明国家形象建构的知识生产过程。

作者简介

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后。曾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事务学院、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历史学系担任访问学者。在《世界历史》、《安徽史学》、《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翻译有世界历史文库系列的《大西洋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帝国问题、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

本书特色

随着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的进程,批评中国进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广泛流行,在非洲地区更是特别明显。在世界历史上,英国也曾在非洲面临殖民主义的指责。本书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中英形象建构的施动者、形象建构的实质内容、形象建构中的核心价值、形象建构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形象建构中的受众分类等,对两国的国家形象建构进行系统比较,努力阐明国家形象建构的知识生产过程。

目录

目录

导论/1

一、国家形象研究的推进/2

二、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5

三、本项研究的目标与方法/9

第一章国家形象建构的时代背景比较/11

第一节中国面临的新殖民主义指责/11

一、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的浪潮/11

二、新殖民主义的指责与回应/14

第二节大英帝国面临的殖民主义指责/16

一、重商主义与其批评者/16

二、间接统治制度的恶果/18

小结:形象建构的背景比较/23

第二章国家形象建构的主体比较/27

第一节英国国家形象建构的主体/28

一、政府/28

二、媒体/35

三、企业/40

四、国民与社会组织/44

第二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主体/55

一、党政机构/55

二、媒体/59

三、企业/66

四、国民及其组织/69

小结:形象建构的主体比较/73

第三章国家形象建构的内容比较/77

第一节英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内容/77

一、全新的发展政策/77

二、介入殖民地的社会/80

三、介入殖民地的宗教、文化等领域/85

第二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内容/91

一、能源的开发/92

二、矿产的开采/95

三、基础设施的建设/97

四、公益项目/98

五、文化与教育等交流活动/103

小结:形象建构的内容比较/108

第四章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价值观念比较/112

第一节英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价值观念/113

一、肯定性宣传英帝国的观念/113

二、否定性宣传限制那些削弱英帝国的观念/119

第二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价值观念/127

一、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价值观分析/127

二、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分析/130

小结:形象建构中的价值观念比较/135

第五章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受众类分比较/138

第一节英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受众类分/138

一、英帝国与英联邦/138

二、英国在美国的国家形象传播/143

三、英国在欧洲的国家形象传播/147

第二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受众类分/149

一、对外援助中的国家定位/149

二、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对外认识/152

小结:形象建构的受众类分比较/153

第六章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媒战略比较/156

第一节英国的传媒战略/157

一、英国传统媒体的自由与政府规制/157

二、从政府对新兴媒体的管制看英国的传媒战略/164

三、从政府的影视审查看英国的传媒战略/168

四、英国传媒战略中的国外媒体/170

第二节中国的传媒战略/174

一、中国对外传播中的传媒战略目标与举措/174

二、中国传媒战略框架下的对非传播/180

小结:形象建构的传媒战略比较/187

第七章国家形象建构的效果比较、模式分析与启示/191

第一节英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效果与模式/191

一、英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效果分析/192

二、英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模式总结/202

第二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效果与模式/204

一、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效果分析/204

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模式总结/209

第三节中英国家形象建构比较的启示/212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6

节选

由于国家形象对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自有国家以来,各国政治精英和思想家们无不重视国家形象的呈现,都希望以理想的形象呈现赢得国内外人心,得天下者必得其民心。首先是得国内的人心。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如此方能强化国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国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其次是争取国际社会的人心。在国际关系上,孟子反对强权政治,反对霸道,崇尚王道,他明确地将王道和霸道对立起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这种理念与当今世界流行的软实力观念十分相似。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就能够做到天下归心。这种道义化身,就是理想的国家形象,它对国内外民众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虽然软实力不能取代硬实力的重要性,但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国家根本利益的实现,软实力起到的作用往往不输于硬实力。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一直重视中国理想国家形象的建构。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家形象建构比较研究——以中英在非洲殖民主义指责下形象塑造为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