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建刚著
页数:36,346页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13873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十九世纪俄国文学、思想史经典为基础,聚焦于俄国保守主义思想界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分析东正教在其中与文学、政治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朱建刚,苏州大学杰出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思想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一等资助项目各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获201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中国俄罗斯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外国文论分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担任国内外多种学术杂志编委及审稿人。著有专著两部,文章40余篇。
本书特色
在东正教的积极影响下,俄罗斯文学中的民族精神的建构问题以及这一构建所导致的俄罗斯文学艺术形式的变化,同时揭示俄罗斯文学如何以独特的艺术形象对东正教的“弥赛亚” 意识、“聚和性”意识等核心思想的丰富,以期为当今我们崇尚个性发展,注重个体自身价值的社会,特别是我国的文艺创作和批评,提供值得借鉴的参考。
目录
绪 言………………………………………………… 1
第一节 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1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形象的多变…………………… 8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第一章 从游记到札记:卡拉姆津的反思………… 31
第一节 卡拉姆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33
第二节 卡拉姆津的思想历程……………………… 43
第三节 卡拉姆津及其《俄国旅行者书简》……… 54
第四节 卡拉姆津保守主义视角下的俄国形象…… 63
第二章 “官方民族性”与帝俄形象的塑造……… 81
第一节 乌瓦罗夫及“官方民族性”……………… 83
第二节 波戈金、佩平与“官方民族性”………… 96
第三节 果戈理晚期创作中的“官方民族性”影响……… 108
第三章 《哲学书简》与“恰达耶夫悖论”……… 120
第一节 《哲学书简》的历史背景………………… 121
第二节 《哲学书简》里塑造的俄国形象………… 129
第三节 《哲学书简》之后的思想转折…………… 134
第四章 М. Н. 卡特科夫及其《俄国导报》…… 141
第一节 卡特科夫与东正教思想…………………… 144
第二节 《俄国导报》与国家形象的再塑造……… 158
第三节 卡特科夫论国民诗人普希金……………… 171
第五章 Н. Н. 斯特拉霍夫对俄国文化特性的思考…… 187
第一节 《致命的问题》及其影响………………… 188
第二节 民族的还是世界的——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 193
第三节 理想的俄罗斯人——斯特拉霍夫论托尔斯泰…… 211
第四节 向东正教的回归?——斯特拉霍夫论赫尔岑…… 223
第六章 К. Н. 列昂季耶夫与“拜占庭主义”………… 241
第一节 列昂季耶夫的“拜占庭主义”…………………… 247
第二节 列昂季耶夫论 19 世纪俄国文学进程 ……………261
第三节 列昂季耶夫论托尔斯泰…………………………… 290
东正教与白银时代的文学(代结语)…………………………309
参考文献…………………………………………………………321
后 记……………………………………………………… …343
第一节 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1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形象的多变…………………… 8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第一章 从游记到札记:卡拉姆津的反思………… 31
第一节 卡拉姆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33
第二节 卡拉姆津的思想历程……………………… 43
第三节 卡拉姆津及其《俄国旅行者书简》……… 54
第四节 卡拉姆津保守主义视角下的俄国形象…… 63
第二章 “官方民族性”与帝俄形象的塑造……… 81
第一节 乌瓦罗夫及“官方民族性”……………… 83
第二节 波戈金、佩平与“官方民族性”………… 96
第三节 果戈理晚期创作中的“官方民族性”影响……… 108
第三章 《哲学书简》与“恰达耶夫悖论”……… 120
第一节 《哲学书简》的历史背景………………… 121
第二节 《哲学书简》里塑造的俄国形象………… 129
第三节 《哲学书简》之后的思想转折…………… 134
第四章 М. Н. 卡特科夫及其《俄国导报》…… 141
第一节 卡特科夫与东正教思想…………………… 144
第二节 《俄国导报》与国家形象的再塑造……… 158
第三节 卡特科夫论国民诗人普希金……………… 171
第五章 Н. Н. 斯特拉霍夫对俄国文化特性的思考…… 187
第一节 《致命的问题》及其影响………………… 188
第二节 民族的还是世界的——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 193
第三节 理想的俄罗斯人——斯特拉霍夫论托尔斯泰…… 211
第四节 向东正教的回归?——斯特拉霍夫论赫尔岑…… 223
第六章 К. Н. 列昂季耶夫与“拜占庭主义”………… 241
第一节 列昂季耶夫的“拜占庭主义”…………………… 247
第二节 列昂季耶夫论 19 世纪俄国文学进程 ……………261
第三节 列昂季耶夫论托尔斯泰…………………………… 290
东正教与白银时代的文学(代结语)…………………………309
参考文献…………………………………………………………321
后 记……………………………………………………… …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