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正梅
页数:126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720005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和道德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自古就是教育思想家关注的主题。本书以教育和道德的关系为切入点,抓住教育学中的“可塑性” “消极经验”等关键概念,重新梳理了西方从古希腊到当代的道德教育思想脉络,重构了德育理论的问题史,为德育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德】迪特里希·本纳(Dietrich Benner,1941-),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休教授,当代德国zui杰出的教育学家之一,1990-1994年任德国教育科学研究协会主席,在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学史等领域拥有世界声誉。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和行动基本结构的系统的和问题史的引论》已出到第八版,被翻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文字。 【中】彭正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研究领域:德国教育学、国际教育政策、中外教育哲学等。 【丹】亚历山大·冯·欧廷根(Alexander von Oettingen),教育学博士,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South Denmark)副教授。 【波兰】达留兹·史蒂科夫斯基(Dariusz St??pkowski),华沙维申斯基红衣主教大学(Cardinal Stefan Wyszyński University in Warsaw)教育学基本理论教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等教育者,教育研究者大学生,教师等本书是“面向21世纪能力的教育变革:中国与世界”丛书的一本。
是一本从国际视角讨论教育和道德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认识主题的著作。
目前已出版德文版与波兰文版。
中文版结合本国特殊语境,为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教育理论中的积极道德性和消极道德性
一、古埃及《亡灵书》和犹太教一基督教“十诫”中的消极道德性
二、苏格拉底的“精灵”和古希腊的神话
三、柏拉图的目光转向之术和对教育、道德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探求
四、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秩序思想中教育和教化的地位
第二章 近现代米兰多拉、卢梭、康德关于教育、道德和政治的讨论选辑
一、古希腊教育理论中的分歧和消极道德性的重新发现
二、古希腊神话的近代转化和米兰多拉的教化理念
三、从古典目的论思想到声梭的批判
四、康德对近代思维方式革命的阐释及其意义
第三章 现代教育的自身逻辑及教育、道德和政治的关系的新规定
一、赫尔巴特对目的论和绝对命令的结合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构想
二、施莱尔马赫:三种教育行动的关系和道德愤怒的德育意义
三、洪堡对教育、道德和政治的关系的重新规定以及对人的教化的区分
四、杜威论消极经验的意义以及社会、共同体和民主
第四章 谱系学的道德讨论和对消极道德性的教化意义的重新发现
一、马克思:从对积极道德的合法化和优化到对道德的意识形态批判
二、尼采的道德谱系以及新人类的教育和教化的未解难题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逻辑:对统治的、目的论的、绝对命令的论述模式的综合
四、弗里茨·奥瑟对消极道德经验和道德愤怒的重新评价
第五章 道德判断形式的多样性及教育、道德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结构
一、教育、道德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论史与问题史发展
二、沃尔策对两种普遍主义的区分及其在基础理论上的意义
三、一种转化性的复演的普遍主义视野中的教育过程和教化过程
四、公共教育中的伦理学一道德能力——ETiK项目及其国际化的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