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使命与发心:中华文化视角下的工商文明

封面

作者:李柏映

页数:152页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12623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使命篇和发心篇两篇, 主要内容包括: 用“体相用”来解析企业 ; 使命理论的由来 ; 工商业的使命是什么 ; 利润从何而来 ; 组织的使命 —— 共同幸福 ; 使命到底是什么 ; 使命三要素 ; 定义使命的三种方法 ; 使命的作用与实践 ; 企业家的自身修养等。

作者简介

  李柏映,本名李显峰。中华志愿者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家庭教育公益项目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明德企业文化研究院首席顾问,清华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应用课题组顾问,盛和塾哲学顾问,大连太阳谷华夏学校校长。  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稻盛哲学在现代企业中的研究与实践,指导企业建立中国式管理模式。2020年疫情到来,以网络直播方式推出“逆境突破”系列公益课程,与企业携手共克时艰。  已出版《师德师范师道:给老师的十二堂国学课》《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使命与发心:中华文化视角下的工商文明》。

本书特色

《使命与发心:中华文化视角下的工商文明》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立足点,详细剖析了现代工商文明的内涵。从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到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都谈到了“使命”理论。“使命”到底是什么,在企业中怎样确定,如何运用,这正是该书的“使命篇”所要阐述的内容。企业家不仅要关注事业,更要关注自己的人生,事业与人生是什么关系,企业家如何在经营事业中成就人生,这是该书的“发心篇”要讲给大家的。书中以“发心”为主线,站在事业视角,从如何发心,到发心的感性和理性,发心的有和空,解析“发心”,运用“发心”。

目录

序言
使命篇
第一节 用“体相用”来解析企业
第二节 使命理论的由来
第三节 工商业的使命是什么
第四节 利润从何而来
第五节 组织的使命——共同幸福
第六节 使命到底是什么
第七节 使命三要素
第八节 定义使命的三种方法
第九节 使命的作用与实践
第十节 企业家的自身修养

发心篇
第一节 什么是发心
第二节 发心的重要性
第三节 怎样找到发心
第四节 发心的感性与理性
第五节 员工顾客第一:如是发心
第六节 两种声音的较量
第七节 发心的有与空
第八节 如何检视发心
第九节 如何养护发心
第十节 问答

代跋:我的祝福

节选

  《使命与发心:中华文化视角下的工商文明》: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企业使命指的到底是什么?  用中国传统的缘起思想,使命就是要回答:一家企业因何而生?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用德鲁克先生的思想,使命就是要回答“本企业是做什么的?”这一极其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问题。  用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使命就是要回答:本企业要为人类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它的大义名分是什么?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理解“使命”。一、从古至今,同一行业的大使命一直不变  比如说,过去的私塾和今天的学校,都属于教育行业,它们的行业大使命是一样的。再比如说,过去的集市和今天的“广交会”等,都属于平台贸易行业,它们的行业大使命是一样的。再比如说,素食餐厅和饭店,它们都属于餐饮行业,它们的行业大使命是一样的。很多做素食的朋友把素食餐厅当成文化产业来做,在文化上发力过猛,而没有在菜品上狠下功夫,经营当然要亏损了。  不管本行业的经营业态如何变化,一个行业的大使命一直不变。明白这一点,第一,当我们想人一个行业时,我们可以快速认清这个行业的本来使命,即“这个行业是做什么的”,从而做出准确决策。  第二,因为使命一直不变,我们可以借此观察判断行业的未来走势,发现机遇。比如,商超和电商同属于一个行业,大使命是一样的,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到来,改变了顾客服务模式,供需可以实现线上交易,产品更加丰富,比对更加快捷,交易更加方便。这时,如果传统的商贸企业发现了这一机遇,快速转型,利用线下本有的供应商和顾客端优势,建立线上互联网贸易,就不会被后来的电商企业打击得如此惨烈。  第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根据使命可以快速向同行业内移动拓展,资源优势更加明显。比如,做完幼儿教育,可以再做小学教育,因为它们之间的使命是相关相通的。  第四,可以根据使命搜寻行业内的合作对象。凡是使命一致,大家就可以谈;凡是使命不一致,合作就要小心。  第五,可以规避风险。企业如果连行业的使命都不知道,走不了多远。没有使命的企业,必然处于风险之中,危机随时可能到来。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使命与发心:中华文化视角下的工商文明》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