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封面

作者:张一平

页数:399 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04714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言为心声,诗以言志。诗人情感有所触,志存然后发为咏歌。故而古诗人如春兰、秋菊,擅一时之美:溯源曹刘者多豪逸、追慕潘陆者得丽辞、承接陶谢者求澹远、攀附鲍左者持峻洁、涉足徐庾者显萎靡,各发天籁之响。其意,既有鸾凤之翔,亦有蛱蝶之舞。或勃勃英气,慷慨悲歌;或嘲咏风月,专弄词工。然雅颂寖衰,楚骚难继。登高酋卑,行远愁肠。怀古常误入歧途。抚今则茫然失路。高歌盛唐气象,万里觅侯;低吟晚唐夕阳,声塞穷壤。柬诗专主议论,广集才气,崇尚性理,裨于风教。由此顿悟明清诗歌前途黯淡。类如此,唯古诗话与诗歌不离不弃,生发出大量的诗歌批评……

作者简介

张一平,男,一九五六年十月生于山西省大同市。曾插队当过三年知青,后返城当了十二年工作。一九九二年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一九九五年河北大学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专著有《中国古代诗话风格论》等;曾在《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本书特色

该书内容包括对中国古诗话的批评与审美;儒家、道家、墨家、发家对古诗话的批评与审美的贡献;汉魏六朝时对古诗话的批评与审美;唐颂宋、元、明、清对古诗话的批评与审美;当代对古诗话的批评与审美研究现状;并且研究了写作与批评、鉴赏与批评等,对名篇、名句、进行分类、考证与辨误,对诗神与含义、格调与外在形体、格调与神韵等进行考证与辨误等。本书的出版对于人们学习、理解和欣赏中国古诗话很有帮助。

目录

凡例
绪章 抽丝者得绪而可引
第一节 中西方批评之名词探究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之演进
第三节 中国古代诗话研究之现状及本书的写作方法

第一章 诗话者何谓?所话者。诗也

第一节 夫观文章 宜若悬衡然
第二节 言诗者日多,而诗道日晦
第三节 诗话作而诗亡,缘拾宋人道学唾余

第二章 目见者易远,足践者必近
第一节 作与识原是一家眷属?
第二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第三节 美刺箴怨皆无迹,当以心会心
第四节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第五节 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上)
第六节 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下)

第三章 格谓品格。韵为风神
第一节 精神道宝,闪闪著地,文之至也(上)
第二节 精神道宝,闪闪著地,文之至也(下)
第三节 日体格、日声调,恒为先务
第四节 体者,诗之象。如人之体象–

第四章 天有六气。降生五昧
第一节 气不充,不能作势(上)
第二节 气不充,不能作势(中)
第三节 气不充,不能作势(下)
第四节 若无滋味之物,谁复饮食?

第五章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
第一节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上)
第二节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下)
……
第六章 八体虽殊,会通合数(上)
第七章 八体虽殊,会通合数(下)
第八章 更能识诗家病,方是我眼中人
第九章 文章 得失寸心知,千古朱弦属子期
第十章 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上)
第十一章 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下)
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