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粮油储藏学

封面

作者:王若兰主编

页数:363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19658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粮油储藏、粮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藏、粮食物流、粮食期货等相关、相近专业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粮食、农业、轻工、食品、期货、物流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研及企事业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研究粮食本身的属性及粮堆的特性为起点,共十三章,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理论、储藏技术和分粮种的保管措施。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粮油储藏的基础理论,阐明了粮食的物理、生物、化学和生态特性及与储藏技术的关系;第五章至第十章详细讲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粮食储存技术的理论、设备、应用及前景;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分别叙述了主要粮种的保管技术措施。

本书特色

本教材在原版《粮油储藏学》(路茜玉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基础上,经过知识新增、更新、修订而成,教材内容反映了科技发展并充分结合粮食储藏实际。
本书以研究粮食本身的属性及粮堆的特性为起点,共十三章,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理论、储藏技术和分粮种的保管措施。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粮油储藏的基础理论,阐明了粮食的物理、生理、化学和生态特性及与储藏技术的关系;第五章至第十章详细讲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粮食储藏技术的理论、设备、应用及前景;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分别叙述了主要粮种的保管技术措施。

目录

第一章 粮食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粮粒及粮堆的构成
 第二节 粮食的流散特性
 第三节 粮食的热特性
 第四节 粮食的吸附特性
第二章 粮食的生理性质
 第一节 粮食的呼吸作用
 第二节 粮食的休眠与后熟
 第三节 粮粒的生活力与萌发作用
 第四节 粮食的寿命与陈化
第三章 粮油的化学成分及品质变化
 第一节 粮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
 第二节 粮油品质
 第三节 粮油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第四章 粮食储藏生态体系
 第一节 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储粮生态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第三节 储粮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及作用
 第四节 粮食结露、发热与霉变
 第五节 储粮生态系统的调节
第五章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第三节 流体力学基础及流道阻力计算
 第四节 通风机
 第五节 通风系统设计工艺及通风参数的选择
 第六节 均匀送风风道的设计
 第七节 通风系统的测试与调整
 第八节 机械通风条件的判断与选择
第六章 低温储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低温粮仓的建筑要求
 第三节 低温储粮的隔热技术
 第四节 自然低温储藏
 第五节 机械制冷低温储粮
 第六节 低温粮仓冷负荷计算及气流组织
 第七节 低温储藏管理
第七章 气调储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调储粮密封技术
 第三节 生物降氧储粮技术
 第四节 二氧化碳储粮技术
 第五节 氮气储粮技术
 第六节 化学脱氧与真空气调储粮
 第七节 气调储粮技术管理
第八章 粮食地下仓储藏
 第一节 地下仓储粮概况
 第二节 地下仓的分类
 第三节 地下储粮原理
 第四节 地下仓的构造
 第五节 地下仓的建筑
 第六节 地下仓储粮性与品质
 第七节 地下仓的热入冷藏及其效果
 第八节 地下储粮的技术管理
 第九节 地下仓常用机械设备
第九章 粮食露天储藏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粮食露天储藏囤、垛建造
 第三节 粮食露天储藏技术
 第四节 露天储粮技术管理
第十章 粮食储藏检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温度检测
 第三节 水分检测
 第四节 气体成分检测
 第五节 虫害检测
第十一章 原粮及成品粮的储藏
 第一节 稻谷和大米的储藏
 第二节 小麦与小麦粉的储藏
 第三节 玉米与豆类的储藏
第十二章 食用油料的储藏
第十三章 食用油脂的储藏
参考文献

节选

第一章 粮食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粮粒及粮堆的构成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这些物理特性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别的物理性质,同时也被别的物理的、生化的、生物的特性所影响,并对粮食的生命活动、虫霉危害、储粮的稳定性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并与粮食清理、干燥、通风、控温、气调等作业及粮仓设计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搞好粮食储藏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粮食的物理性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粮油储藏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