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柱旺著
页数:27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78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理论探讨、现状考量、实证分析、实践检验、经验总结的逻辑轨迹,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了农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以此为依据,解析了农村低保制度的现行目标,并对低保制度的目标再定位提出构想。从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演进入手,剖析了我国现行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深度探讨了低保对象识别机制部分失效的根源。采用ELES等模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年度家庭收支的相关数据,测算了生存型、基本型低和发展型三种低保标准理论值,并与我国农村实际低保标准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判它们的合意性。应用多维贫困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实证了我国多维贫困识别总体情况、分地区分省份多维贫困识别情况,并进一步将农村低保对象多维识别指标方法运用于家庭和个人,从而证实该方法的科学性与合意性。选取甘肃省和江西省3个自然村进行深度调研并做个案分析,探讨其低保政策运行情况,总结成效、剖析问题,探寻低保对象识别低效的深层原因,以呼应补充前述的现状考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揽子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完善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机制的对策措施。
作者简介
汪柱旺,经济学博士,现为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校青年骨干教师,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江西财经大学财税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等。主要从事社会救助理论与政策、财税理论与政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联合国开发署招标课题1项、世界银行项目子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作、教材7部,在《经济评论》、《当代财经》、《税务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遵循理论探讨、现状考量、实证分析、实践检验、经验总结的逻辑轨迹,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了农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以此为依据,解析了农村低保制度的现行目标,并对低保制度的目标再定位提出构想。从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演进入手,剖析了我国现行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深度探讨了低保对象识别机制部分失效的根源。采用ELES等模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年度家庭收支的相关数据,测算了生存型、基本型低和发展型三种低保标准理论值,并与我国农村实际低保标准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判它们的合意性。应用多维贫困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实证了我国多维贫困识别总体情况、分地区分省份多维贫困识别情况,并进一步将农村低保对象多维识别指标方法运用于家庭和个人,从而证实该方法的科学性与合意性。选取甘肃省和江西省3个自然村进行深度调研并做个案分析,探讨其低保政策运行情况,总结成效、剖析问题,探寻低保对象识别低效的深层原因,以呼应补充前述的现状考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揽子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完善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机制的对策措施。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农村低保制度的理论基础及目标再定位
第一节 农村低保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再定位
第二章 农村低保对象识别现状考量
第一节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演进
第二节 现行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现有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机制部分失效的原因
第三章 农村低保标准的测定
第一节 农村低保标准制定的理念选择
第二节 农村低保标准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农村低保标准计算方法的合理确定与实证分析
第四章 基于多维贫困分析的农村低保对象识别
第一节 多维贫困分析方法的确定
第二节 多维贫困分析方法应用于农村低保对象识别的可行性
第三节 关于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效率的一种方法尝试
第五章 农村低保对象识别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甘肃省永登县HC村的调研分析
第二节 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两村的低保调研分析
第三节 调研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