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

封面

作者:方长安

页数:229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155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著从传播接受维度, 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历史, 论述新诗作品经典化过程中因时而异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结果, 从跨语际传播、选本、世纪焦虑、文学史著作四个向度, 考察出不同因素具体如何对新诗的经典化产生影响。既梳理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之历史, 以文献呈现新诗传播接受之特点, 又深入论证传播接受与经典化之关系 ; 既研究新诗批评、选本塑造经典之特点, 又对新诗史著作叙述、指认新诗经典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论证, 由此总结新诗经典化特点、规律, 反思新诗创作。该著历史梳理与理论思考相结合, 是该领域第一部专著。

作者简介

方长安(1963-),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术》《写作》主编;兼任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从事新诗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出版专著8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80余篇;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各一项;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和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既梳理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之历史,以文献呈现新诗传播接受之特点,又深入论证传播接受与经典化之关系;既研究新诗批评和选本塑造经典之特点,又对新诗史著作叙述、指认新诗经典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论证,由此总结新诗经典化特点、规律,反思新诗创作。本书历史梳理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是该领域重要专著。

目录

示意图/家庭谱系图/译者说明
引言

最章克鲁姆(800~814)
第二章圣像再毁(814~829)
第三章塞奥菲洛斯(829~842)
第四章恢复圣像(842~856)
第五章牧首与阴谋(857~866)
第六章两次最(866~867)
第七章马其顿人巴西尔(867~886)
第八章智者利奥(886~912)
第九章罗曼努斯崛起(912~920)
第十章温和的篡位者(920~948)
第十一章学者皇帝(945~963)
第十二章萨拉森人的白面死神(963~969)
第十三章约翰?齐米斯西斯(969~976)
第十四章小巴西尔(976~989)
第十五章保加利亚屠夫(989~1025)
第十六章衰败之兆(1025~1041)
第十七章帕夫拉戈尼亚王朝的终结(1041~1042)
第十八章莫诺马修斯与大分裂(1042~1055)
第十九章灾难序曲(1055~1059)
第二十章曼齐刻尔特(1059~1081)

皇帝列表/穆斯林君主列表/普世牧首列表/教皇列表
参考文献/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