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封面

作者:徐迎利

页数:179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39684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析》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生命化教育概述,为此书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进行阐释,并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心理求助等问题进行分析;第三章、第四章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究,为《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析》后几章介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以及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提供一定依据;第五章为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及教育措施;第六章对从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进行分析;第七章对基于生命化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对加强生命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作者简介

  徐迎利(1976.6-),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她参加过有关箱庭疗法、国际注册感统教育指导师、精神分析与催眠治疗专项技能等的培训。自2001年以来,她在高校先后从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目录

第一章 生命化教育概述
第一节 生命化教育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化教育目标及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生命化教育特点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困惑与心理疾病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救助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危机易感因素
第二节 大学生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状态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现状

第四章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视角下人类生命价值意识危机探析
第二节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基于社会、教育及个人心理原因角度探讨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

第五章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及教育措施
第一节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简介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归因分析
第三节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

第六章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第一节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背景及问题
第二节 生命价值观角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意义
第三节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重点

第七章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
第一节 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第二节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三节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第四节 营造心理健康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节选

  《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1.正确理解认识死亡  死亡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话题,生命的延续不过是生死间的选择过程。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此在作为被抛在世的存在向来已经委托给了它的死。作为向其死亡的存在者,此在实际上死着,并且只要它没有达到亡故之际就始终死着。”生命就是不断走向死亡的过程。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意味着人世的一切都化作了虚无;但也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崇高的地位,因为死亡,生命方显珍贵,也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以意义。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倘若真的超越了生死界限,也就是说,人可以永无止境地活下去而不必直面死亡以获得震颤,那么,人就始终处于开端与终结两极:他可以做这件事也可以干那件事,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仿佛随时都可以做一切事,但却没有一件是真实的。”哲学家别尔嘉耶夫也说,假如没有死亡,生命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不会死亡,所以就不会有珍惜。许多人认为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死亡教育对于他们可能过于沉重或为时过早。因此,在教育中,涉及死亡问题时,教师通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我国死亡教育的一个误区,死亡不是每个人面临死亡时才考虑的问题,死亡教育也不仅仅是临终关怀,死亡教育具有生死双重价值。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死亡,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有限和宝贵,从而珍爱生命,积极筹划自己的有限人生,实现对生命的尊重。通过死亡教育,大学生意识到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变化流程中的必然环节,而非神灵操纵的偶然事件。对待死亡应坦然面对,不必无端的恐惧。同时,死亡也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一个过程。它是个体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终点。了解死亡的不可逆性,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和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时有所准备。了解死亡的本质,正确地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是死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超越死亡的教育  生与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庄子日:“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黑格尔也说过:“生命本身就具有死亡的种子。”只要生命存在,死亡就存在。死亡不只是存在于生命之外,还存在于生命之中。死亡凸显了生命的有限性和短暂性,也正是死亡的存在,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只有对死亡有清晰的认识,才会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才会珍惜当下美好的生命时光;只有以死亡为参照,才能反观生命存在的意义,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期望对死亡的精神超越。总之,通过死亡教育,促使大学生在观照死亡的基础上,体会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而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人生的关注,积极投入当下的生活之中,赋予生命以无限的价值。  3.培养生存自救能力  近些年来,高校中因失火、溺水、雷击等事故而导致死亡的事例时有发生。有一部分是因为当事人缺乏一些基本的求生技能而最终导致死亡的。因而,在死亡教育中,对大学生介绍一些特定场景中基本的生存自救技能很有必要,教会大学生在危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我救助和保证自身生命的安全,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救办法,帮助避免危险和伤害。比如,突遇火灾的自救常识、如何从高楼逃生、溺水时如何自救和救人、雷雨天气如何避免雷击、触电的急救常识、如何发送求救信号、野外伤病的急救常识等。此外,了解在遭遇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的一些自救知识,进行有效自救,避免伤害的扩大和恶化,这些都是死亡教育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其生存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体生命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生存境况。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关乎大学生生命存在的生存能力教育仍比较欠缺,部分大学生没有掌握在面对危险与灾难时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锻炼生存能力是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之一。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生存拓展训练。通过生存拓展训练,大学生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简单易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自救与他救的方法,以规避危险与伤害。例如,懂得在遭受火灾、雷击、溺水时如何自救和他救,在野外及其他特殊艰苦的情况下如何生存等。生命的保护不仅仅是生命健康安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但拥有保护生命的知识与本领是个体生命延续的前提条件。而且,在生命保护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培养个体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生命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