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术文丛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研究

封面

作者:刘玉珺

页数:3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338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越南汉籍为基础,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全书采取个案结合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越两国书籍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学交流进行研究。上篇在中越书籍交流的视野下,对经学典籍、俗文本文献、燕行录、文学文献、清艺文志误收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论述了越南汉籍的文化属性、文本形式、文献特点,及其俗文本形式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并以清代地方文献为视角,探寻中越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途径,及其隐藏于其后的文学交流。下篇以诗歌和使臣两个角度,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多维度的透视,前者是越南古代文学很主要的文学体裁,后者是参与中越古代文学交流很重要的群体。

作者简介

刘玉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出站人员,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域外汉籍、汉唐文学与文献等,先后发表了涉及文史、艺术等领域的论文五十余篇,出版有《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四库唐人文集研究》等专著,曾分别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唐立新优秀学者奖各一次,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至20世纪的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中国古典诗歌对越南诗歌传统形成的影响研究”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越南汉籍为基础,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全书采取个案结合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越两国书籍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学交流进行研究。上篇在中越书籍交流的视野下,对经学典籍、俗文本文献、燕行录、文学文献、清艺文志误收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论述了越南汉籍的文化属性、文本形式、文献特点,及其俗文本形式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并以清代地方文献为视角,探寻中越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途径,及其隐藏于其后的文学交流。下篇以诗歌和使臣两个角度,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多维度的透视,前者是越南古代文学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后者是参与中越古代文学交流最重要的群体。

目录

引言上编:典籍篇第一章 越南经学典籍考述一 经学典籍在越南流传的文化背景二 流传至越南的中国经学典籍三 越南经学典籍的文化形态四 越南经学典籍的主要特点第二章 从敦煌和越南的民间文本看“俗文本文献学”的建立一 民间文本的文献特点二 敦煌、越南民间文本的口头传播特性三 民间文本文献特点的文学研究意义四 结语:俗文本文献学的提出第三章 黄德良《摘艳集》考论一 编者与跋文作者二 《摘艳集》的流传与递藏三 两种版本的差异四 余论第四章 阮辉□(无此字)《奉使燕台总歌》考校一 阮辉□(无此字)生平补论二 《奉使燕台总歌》的两种版本三 《奉使燕台总歌》异文考证四 结语和余论第五章 传入越南的明清小说考述一 传入的明清文言小说二 传入的明清白话小说三 结语和余论第六章 从清代粤越地方文献看中越书籍交流一 木鱼书在越南的流传二 在粤刊刻的越南古籍三 中越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四 结论与余论第七章 清艺文志误收越南汉籍正补一 《越史略》二 《张广溪先生集》下编:文学篇第八章 阮飞卿及其汉诗创作一 阮飞卿的生平与诗作遗存二 山水田园诗三 阮飞卿诗歌的艺术手法第九章 蔡顺《吕塘遗稿诗集》一 蔡顺的生平与著述二 《吕塘遗稿诗集》的体裁特点三 蔡顺诗歌的唐代诗学渊源四 结语第十章 阮德达《葫样诗集》一 阮德达的生平与著述二 《葫样诗集》的集录对象三 《葫样诗集》的作品与文献价值第十一章 越南古代流传的歌诗一 歌诗流传的汉文化背景二 越南流传的歌诗文献三 歌诗的作品形式第十二章 宋代中越文学交流一 两国文学交流的文化背景二 佛教南传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三 两国文学交流的其他表现四 结语与余论第十三章 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一 越南使臣的身份特点二 以使臣为纽带的文学交流形式三 诗赋外交对中越文学的影响四 结论第十四章 “越南王安石”黎贵惇与中越文学交流一 黎贵惇的生平简介二 黎贵惇的汉文著述三 北使之行与中越文学交流第十五章 晚清壮族诗人黎申产与中越文学交流一 黎申产生平辨正二 《妆台百咏》及其在越南的流传三 黎申产与越南文人的诗文交往四 结语主要征引书目与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术文丛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