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编
页数:377页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132790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立在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为硕士生与博士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课基础之上,集众家所长而成。本书收录的二十余篇论文论域有别,视角不同,或解读经典,或剖析个案,各有所见,其中也融入了教师个人的学术经验,希望通过介绍相关思想理论、方法路途与典型案例,或讲述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认识、体会与心得,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了解并掌握学术研究的性质、特点、规律、方法与意义,启发学术研究的兴趣、潜力与激情。
目录
致广大而尽精微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论老子的圣贤智巧对庄子和孔孟的超越
吴兴祚幕府与昆曲——文学的社会学研究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韩传统汉文字典的整理与研究
《文心雕龙》视角下的字象与诗象
文字学个案研究
——释美
海东金石文字研究价值刍议
论齐白石“衰年变法”
——疏通《白石诗草》与其花鸟写意的心源关系
好的文学与坏的艺术家
走向“气韵”“意境”的“滋味”说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范畴体系再思考
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
——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
“文艺科学”概念的变异
——以宗白华、李长之为例
“近现代通俗文学”概说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问题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学理论建构
——兼论朱光潜《诗论》的独创性
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
抗战语境下的文化重建构想
——比较陈铨与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当代中国的新左翼文学
“文学革命论”与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
“道德叙事关怀”:从利维斯到夏志清
——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西学渊源
为文学的学术
——宇文所安《追忆》的启示
认知、证成与呈现:论人类学“四重证据法”
史学、文学与人类学:跨学科的叙事与写作
编后记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论老子的圣贤智巧对庄子和孔孟的超越
吴兴祚幕府与昆曲——文学的社会学研究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韩传统汉文字典的整理与研究
《文心雕龙》视角下的字象与诗象
文字学个案研究
——释美
海东金石文字研究价值刍议
论齐白石“衰年变法”
——疏通《白石诗草》与其花鸟写意的心源关系
好的文学与坏的艺术家
走向“气韵”“意境”的“滋味”说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范畴体系再思考
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
——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
“文艺科学”概念的变异
——以宗白华、李长之为例
“近现代通俗文学”概说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问题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学理论建构
——兼论朱光潜《诗论》的独创性
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
抗战语境下的文化重建构想
——比较陈铨与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当代中国的新左翼文学
“文学革命论”与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
“道德叙事关怀”:从利维斯到夏志清
——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西学渊源
为文学的学术
——宇文所安《追忆》的启示
认知、证成与呈现:论人类学“四重证据法”
史学、文学与人类学:跨学科的叙事与写作
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