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延莉著
页数:268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45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这一主题, 在梳理这对概念的思想渊源、现代意蕴的基础上确立其范式意义, 深入到哲学层面, 着力从人的存在、活动和发展三个层面阐述私人性、公共性的产生根源和生成机制。
作者简介
曹延莉,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5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公共性理论的研究工作,2017年起兼任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领导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阐释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案述要
第一章 私人性与公共性:前提批判与概念阐释
第一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现代意蕴
第三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范式意义
第二章 人的存在、活动、发展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人的存在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二节 人的活动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三节 人的发展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三章 社会发展中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私人性: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节 公共性:社会发展的条件与保障
第三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与制约
第四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在互动互构中推动社会发展
第四章 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下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时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良性互动互构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市场交换机制
第二节 国家建构机制
第三节 共识凝聚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阐释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案述要
第一章 私人性与公共性:前提批判与概念阐释
第一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现代意蕴
第三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范式意义
第二章 人的存在、活动、发展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人的存在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二节 人的活动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三节 人的发展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三章 社会发展中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私人性: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节 公共性:社会发展的条件与保障
第三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与制约
第四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在互动互构中推动社会发展
第四章 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下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时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良性互动互构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市场交换机制
第二节 国家建构机制
第三节 共识凝聚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